长在胆管背侧的胆囊(胆囊管后位汇合)
病例信息
患者男性,43岁,主因右上腹疼痛不适2小时余入院。患者于两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呈持续性绞痛,向右侧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无缓解,急诊行腹部彩超提示:胆囊多发结石,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肿大。遂急诊入院。既往史:胆囊结石病史多年,曾有胆绞痛发作病史。入院查体:急性病容,表情痛苦,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压痛,Murphy氏征阳性。
入院诊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处理分析
患者入院后急诊行MRCP检查提示:胆囊多发结石、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总管增宽(内未见结石),图像如下:

胆总管明显增粗,直径约1cm,胆管后方可见胆囊,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内多发结石

胆囊周围未见明显渗出性病变,系因起病时间较短,炎症反应还不明显

三维重建可见胆囊肿大,胆囊管开口于胆总管后方,胰管无增粗
血常规、生化、感染性指标等均未见明显异常,急诊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手术在晚上进行,患者由于身份特殊,科室主任及前任主任亲自上台,术中所见:

仿佛是系膜胆囊,呈条状,胆囊内张力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所以没有减压,而是直接进行分离

看到胆囊淋巴结,游离胆囊动脉,电凝钩移行凝闭,将其向内侧扒开,看到了血管后方的胆囊壁,呈特殊的淡蓝色

将胆囊颈部游离后向右侧牵拉,将位于胆管后方的胆囊显露出来,胆囊管也就显露出庐山真面目来了,用弯钳推挤胆囊管内可能存在的结石,向胆囊颈部方向进行。胆囊管无增粗

胆囊切下后直接从剑突下切口拉出,可见胆囊内多发结石

术毕拍照,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清晰可见。
总结与讨论
1.在我科,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已经成为常规,无论起病时间是否在72小时以内,抑或一周以内,一方面是因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是因为生存的压力,现在很多医院都在不断放宽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指证,如果我们不做,病人都跑其他医院去了;
2.以往的观点认为,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时机是起病后72小时内,此窗口期内急性炎症以渗出性病变为主,局部无致密性粘连,无新生毛细血管形成,术中分离比较容易,不易导致血管、胆管的损伤;超过72小时则列为手术相对禁忌症,但是随着大量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国内外不少临床研究均表明,72小时以后的LC仍然很安全、而且可行,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胆管损伤发生率、血管损伤发生率等方面均未明显增加;
3.起病超过一周的病例也可以安全完成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提是术者要有丰富的胆囊切除术经验,术中有防止胆管损伤的意识,树立避免胆管损伤的观念;
4.开腹经验不丰富的医生不要迷信开腹,因为在肥胖、桶装胸等患者中,胆囊位置深在,开腹经验不足者开放手术没有明显优势,此时,明智的做法是请有丰富开腹经验的医生上台协助手术;
5.相信在临床工作中,大家都处理过急性胆囊炎发作的病人,有的经过解痉、镇痛等处理后腹痛缓解了,等待择期手术治疗,可是仍有少量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饱受疼痛折磨,此时,把急性胆囊炎当作急性阑尾炎一样对待,选择急诊手术未尝不可。既解除了患者痛苦,又收获了口碑,何乐而不为呢(此时需要兄弟科室麻醉科的大力协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