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大柴胡汤加味治疗儿童食积发热案

发布于 2024-05-29 · 浏览 830 · 来自 iOS · IP 山东山东

病例信息

张某,女,6岁,北京西城人。2022年04月6日初诊。

患儿在河北某国学幼儿园读书,妈妈陪读,孩子身体不适,但身处远郊就医不便,经朋友推荐远程求诊。

刻下:孩子积食后出现咳嗽,伴有体温忽高忽低,多在傍晚至夜间发热(37.5-39℃)。面黄,精神萎靡,语声低微,偶有白痰,脉未知,舌象如下,舌红,苔黄厚。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处理分析

考虑少阳太阴合病,上有风热,中有热邪积聚胃肠。先服用中成药:

小柴胡颗粒,每次1袋,每天三次;

保和丸颗粒,每次2袋,每天三次;

另嘱顺时针揉腹,每天2次,每次300下。

孩子4月7号一早开始服药,服药一天后,4月8号一早,孩子妈妈跟我联系,孩子7号晚间烧到39℃,但8号一早体温又恢复为36.8℃。近两天没有大便,排气不多,咳嗽基本消失。

舌象如下,仍舌红,苔黄,病机不变,考虑药力不够,遂让孩子妈妈把小柴胡颗粒加到每次两袋,保和丸颗粒加到每次3袋,如此服用一天。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9号一早孩子妈妈反馈,药物加量后孩子8号下午有排气,但傍晚体温仍高。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咳嗽消失,上呼吸道已无症状,但体温下午仍然上去,说明体内热邪仍在,考虑邪仍在胃肠,保和丸颗粒力小不能祛除,嘱其停成药改服汤药,处方:

柴胡10g、黄芩8g、生白芍10g、姜半夏10g、生姜15g、大枣20g、麸炒枳实10g、熟大黄5g、人参3g、炒僵蚕5g;

2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9号中午服下,傍晚体温再次升高至37.5℃,10号一早,孩子反馈孩子9号晚上体温正常,10号一早排便,舌象如下图,黄苔已退,舌尖仍偏红,有瘀点。孩子精神状态好转,但10号傍晚仍升到37.5℃。

孩子妈妈一直担心体温问题,有些焦虑。但舌象已有很大好转,治疗方向无误,胃肠热邪病势已减,嘱其照原方再拿两剂继续服用,除邪务尽。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11号继续服用一剂,12号一早,孩子妈妈告知:“孩子好多了”。11号一天体温完全正常。孩子精神状态恢复良好,舌淡,苔白。热邪已退,嘱其停药,清淡饮食调养,每顿饭七分饱。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至此前后6天,先用小柴胡颗粒、保和丸颗粒治好咳嗽,最后大柴胡汤加味3剂退热收功。

总结与讨论

1.开始用小柴胡颗粒治疗少阳部位热邪,保和丸治疗太阴部位热邪,咳嗽很快治好,但是体温仍反复升高,且苔黄腻不减,考虑成药保和丸颗粒没有起到足够清利胃肠热邪的功效。

2.《伤寒论》136条:“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热邪积聚胃肠,往来寒热,在这个孩子身上表现非常明显。辨证准确,疗效明显。

3.黄煌先生《经方使用手册》:“大柴胡汤是古代治疗宿食病的专方,传统的和解清热攻里方,有止痛、除胀、通便、降逆、清热的功效。”可见在古代大柴胡汤就可用于治疗食积。且用大柴胡汤剂后热势很快褪去,舌象改善非常明显。

4.孩子面黄体弱,不能过用寒凉之品,所以病情改善后迅速停用大柴胡。且开始在大柴胡汤中加人参3g大补元气,加强扶正功效。

该帖还没有疾病标签去添加

最后编辑于 2024-05-29 · 浏览 830

4 2 4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