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基础护理|人卫出版 原卫生部护理中心护理诊断小组推荐的我国常用20个护理诊断

发布于 2024-04-04 · 浏览 1244 · 来自 Android · IP 四川四川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3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飞跃迷雾1 已点赞

原卫生部护理中心护理诊断小组推荐的

我国常用20个护理诊断

img


睡眠型态紊乱(睡眠紊乱)

定义:由于睡眠规律的改变引起了不适或干扰了日常生活。

依据:主诉难以入睡,间断睡眠,早醒,有疲乏感。

相关因素:

1.与疾病引起的不适有关,如:疼痛、不舒适、呼吸困难、尿失禁、腹泻等。

2.注:该项相关因素最好直接写明病人个体的直接不适原因,如与呼吸困难有关、

与尿失禁有关。

3.与焦虑或恐惧有关。

4.与环境改变有关。

5.与治疗有关。

6.与持续输液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能描述有利于促进睡眠的方法。

2.病人主诉已得到充足的睡眠,表现出睡眠后精力较充沛。

护理措施:

1.安排有助于睡眠和休息的环境,如

(1)保持睡眠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

(2)在病人睡眠时间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夜间睡眠时使用壁灯。

(3)保持病室内温度舒适,盖被适宜。

2.尽量满足病人以前的入睡习惯和入睡方式。

3.建立与以前相类似的比较规律的活动和休息时间表。

4.有计划地安排好护理活动,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

5.提供促进睡眠的措施,如

(1)睡前减少活动量。

(2)睡前避免喝咖啡或浓茶水。

(3)睡前热水泡脚或洗热水澡,可以做背部按摩。

(4)给以止痛措施和舒适的体位。(5)听轻柔的音乐,或提供娱乐性的读物。

(6)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疗法等。

6.限制晚饭的饮水量,睡前排尿,必要时,入睡前把便器放在床旁。

7.遵医嘱给镇静催眠药,并评认效果。

8.积极实施心理治疗心理护理(参考焦虑、恐惧护理措施)。

躯体移动障碍

定义:个体独立移动躯体的能力受限。

依据:

1.不能有目的地移动躯体。

2.强制性约束,包括机械性原因和医疗限制,如牵引、石膏固定。

相关因素:

1.与体力和耐力降低有关。

2.与疼痛和不适有关。

3.与意识障碍有关。

4.与瘫痪(偏瘫或截瘫)有关。

5.与骨折有关。

6.与医疗限制有关,如牵引,石膏固定(可直接写明与下肢牵引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卧床期间生活需要能够得到满足。

2.病人不出现不活动的合并症,表现为无褥疮、无血栓性静脉炎、排便正常。

3.病人在帮助下可以进行活动。

4.病人能独立进行躯体活动。

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躯体移动障碍的程度。

2.提供病人有关疾病、治疗和预后的可靠信息,强调正面效果。

3.指导和鼓励病人最大限度地完成自理活动。

4.卧床期间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活动。

5.在移动病人时保证病人的安全。

6.预防不活动的并发症,如

(1)保持肢体功能位。(2)协助病人经常翻身,更换体位。

(3)严密观察患侧肢体血运和受压情况,并做肢体按摩。

(4)适当使用气垫等抗压力器材。

(5)鼓励卧床病人清醒时每小时做几次深呼吸和咳嗽。

(6)采用预防便秘的措施(充足的液体量,多纤维饮食,躯体活动,缓泻剂)。

清理呼吸道无效

定义:个体处于不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而导致呼吸道受阻的状态。

依据:

1.痰液不易咳出甚至无法咳出。

2.听诊肺部干、湿罗音,气管部位有痰鸣音。

3.可伴有发绀、呼吸困难等表现。

相关因素:

1.与痰液黏稠有关。

2.与痰量多有关。

3.与身体虚弱或疲乏有关。

4.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有关。

5.与限制咳嗽疼痛有关。

6.与昏迷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掌握了有效咳痰的方法。

2.听诊痰鸣音、罗音减少或消失。

3.紫绀、呼吸困难等表现减轻。

4.没有因痰液阻塞而发生窒息。

护理措施:

1.观察病人痰液的性质、量、是否咳出,以及干、湿罗音和痰鸣音的变化情况。

2.注意病人是否有呼吸困难、紫绀加重、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呼吸道阻塞情况

发生。

3.嘱病人每2~4小时做深呼吸,同时护士可协助病人翻身或行胸、背部叩击。

4.教给病人有效咳嗽的方法,具体方法是让病人尽量取坐位或半坐位,先进行几

次深呼吸,然后再深吸气后,用力进行两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5.保持病室清洁,维持室湿在18~22℃,湿度在50??60??

6.对于咳嗽时疼痛的病人,护士可用双手或教给病人用枕头捂住疼痛部位如腹部

伤口。

7.有大量脓液的病人应做好体位引流,每日1~3次,每次15分钟,体位引流应

在餐前进行,引流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严防室息发生。

8.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或昏迷的病人应及时吸痰。

9.对于痰液黏稠的病人

(1)应保证摄入足够的水份,若病人不伴有心、肾功能障碍,每日摄水应在

1500ml以上

(2)遵医嘱进行超声雾化或者蒸汽吸入。

疼痛

定义: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的感觉。

依据:病人主诉疼痛不适,可伴有痛苦表情、烦躁不安、活动受限或保护性体位。

相关因素:

1.与组织创伤有关。

2.与组织炎症有关。

3.与组织缺血、缺氧有关。

4.与体位不适有关。

5.与卧床过久有关。

6.与局部受压有关。

7.与化学物质刺激有关。

8.与晚期癌症有关。

预期目标:

1.主诉疼痛消除或减轻。

2.能运用有效方法消除或减轻疼痛。

护理措施:

1.观察、记录疼痛性质、程度、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

2.遵医嘱给予镇痛药,观察并记录用药后效果。

3.调整舒适的体位。

4.局部炎症处理,如冷敷、针灸、换药等。5.指导病人和家属正确使用镇痛药,保护疼痛部位,掌握减轻疼痛的方法。

6.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

7.指导病人应用松弛疗法。

体温升高

定义:机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

依据: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病人主诉发热、不适。

相关因素:

1.与感染有关。

2.与无菌性组织损伤有关。

3.与某些疾病有关,如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及代

谢功能障碍、免疫缺陷等。

4.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有关。

注:某些病人体温升高原因不明时,最好不使用此诊断,建议从发烧导致对其他

功能影响的反应,如活动无耐力、自理(清洁、沐浴、入厕)障碍确定出护理诊

断名称,“体温过高”作为相关因素陈述。

预期目标:

1.体温不超过38.5℃。

2.病人自述舒适感增加。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

2.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

3.保持室内通风,室温在18~22℃,湿度在50??70??

4.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鼓励病人多饮水或饮料。

6.体温超过 38.5℃时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降温方法,如冰袋外敷、酒清擦浴、

冰水灌肠,小儿用75??乃近溶液滴鼻等,降温后半小时测量体温1次。

7.持口腔清洁,口唇干燥时涂石蜡油或护唇油。

8.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避免影响机体散热。

9.衣服和盖被要适中,避免影响机体散热。

10.遵医嘱给予补液、抗生素、退热剂,观察、记录降温效果。11.高热病人予吸氧。

便秘

定义:个体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伴有排便费力。

依据:

1.大便次数减少。

2.粪便干、硬。

3.左下腹部能触及包块。

4.与排便时费力、疼痛。

相关因素:

1.与液体摄入不足有关。

2.与摄入纤维素不足有关。

3.与长期卧床有关。

4.与排便环境有关。

5.与直肠附近疼痛性疾病有关。

6.与长期使用缓泻剂有关。

预期目标:

1.主诉便秘症状减轻或消失。

2.建立定时排便习惯。

护理措施:

1.饮食中增加纤维素含量,补充足够的水份。

2.嘱病人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活动。

3.为卧床病人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4.教会并督促病人顺肠蠕动方向做腹部按摩。

5.冠心病、高血压、肝硬化病人应避免用力排便。

6.督促病人生活应有规律,避免有意识地抑制便意。

7.指导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8.对直肠疼痛性疾病病人,在排便前可坐浴15分钟,或肛门处涂润滑剂,排便

后使用柔软卫生纸,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9.遵医嘱用缓泻剂和软化剂,必要时可低压灌肠。

营养不足定义:个体处于摄入的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的状态。

依据:

1.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 20??上。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女性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2.食物摄入绝对或相对不足。

3.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中围均小于正常值的60??

4.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铁低于正常。

5.存在吸收障碍。

相关因素:

1.与机体代谢增高有关,(如高热、感染、烧伤、癌症、甲亢等),根据个体情况

可直接写为与高热(与感染)有关。

2.与营养物质吸收障碍有关,如慢性腹泻、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手术后。

3.与进食困难有关,如咀嚼困难、吞咽困难、味觉改变、口腔溃疡形成、进食后

立即有饱胀感(可具体写为咀嚼困难有关,与吞咽困难有关)。

4.与缺乏正确的营养知识有关。

5.与食欲下降有关,如机体处于疼痛、焦虑、抑郁、悲哀或其他不适状态时。

6.与偏食有关。

7.与节食或神经性厌食有关。

8.与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多有关,如妊娠、哺乳、青春期(与妊娠有关、与

哺乳有关)。

预期目标:

1.能说出导致营养不足发生的原因。

2.能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3.营养状态有所恢复。

护理措施:

1.将病人营养善的评估结果告诉病人及家属。

2.与病人及家属一起讨论导致病人发生营养不足的原因。

3.了解以往的进食习惯,包括喜好的食物、口味、进食时间等。

4.尽量选择适合病人口味的食物。

5.为病人提供洁净、清新的进餐环境,去除病室中的异味或病人床单位上的血迹、排泄物、分泌物等。

6.协助病人清洁双手,必要时清洁口腔。

7.协助病人坐起,身体虚弱者可抬高床头取半坐位。

8.进餐时不要立即平卧,应保持坐位或半坐位15-30分钟。

9.进餐时不要催促病人,应允许病人慢慢进食,进食中间可以适当休息。

10.必要时鼓励病人少量多餐。

11.根据病人所需,设计合理的膳食结构,增加不足部分营养素的摄入量。

12.对疼痛的病人,可遵医嘱在进食前半小时给予止痛处理。

13.对因恶心而厌食的病人应为其准备偏凉的饮食。

14.注意监测病人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5.向病人及家属推荐食物营养成份表。

有外伤的危险

定义:个体因适应和(或)防御能力的改变而处于一种易受损害危险状态。

相关因素:

1.与头晕眩晕有关。

2.与疲乏、无力有关。

3.与意识改变有关。

4.与感觉障碍有关,如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与视力障碍有关)。

5.与平衡障碍有关。

6.与肢体活动障碍有关。

7.与缺乏防护知识有关。

8.与癫痫有关。

9.与精神障碍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及家属能描述潜在的危险因素。

2.病人及家属能为自己及病人采取自护和防护措施。

3.病人不发生意外受伤。

护理措施:

1.向病人详细介绍医院、病房、病室及周围环境,以及如何使用传呼系统。

2.教给病人及家属有关避免外伤的防护知识。3.将病人的常用物品置于易拿取的地方。

4.保持病室周围环境光线充足、宽敞、无障碍物。

5.协助病人改变体位、起居、洗漱、饮食及排泄。

6.病人离床活动上厕所或外出时应有人陪伴,并给以挽扶。

7.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嘱其缓慢改变姿势,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8.为病人备好辅助用具如手杖、助听器等,并指导病人正确使用。

9.给病人加床档、防止坠床。

10.给病人运用保护性约束。

11.督促、协助病人按时服用镇静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效果。

12.功能锻炼时,行走、站立练习时间为次/日,分/次。

13.观察、记录任何类型癫痫的发作时间及持续时间。

14.病人抽搐发作时,切勿用力按压病人肢体。

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

定义:由于治疗需要或不可避免的局部或全身不能活动,病人处于骨骼、肌肉运

动系统功能退化的危险状态,如肌肉萎缩、关节僵直、足下垂。

相关因素:

1.与重度营养不良有关。

2.与无力活动有关。

3.与长期卧床有关。

4.与活动减少有关。

5.与缺乏正确训练有关。

6.与瘫痪有关。

7.与剧痛有关。

8.与限制活动有关。

9.与局部大范围烧伤(创伤、瘢痕)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能说出废用后果。

2.病人能正确使用康复训练器具。

3.病人显示主动进行康复训练。

4.病人不出现废用综合征。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引起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功能退化的危险程度。

2.向病人反复讲解有关废用综合征的不良后果。

3.计划并指导病人主动运动。

4.鼓励并实施主动的或被动的患肢功能锻炼、按摩疗法。

5.经常给病人翻身或改变体位,翻身时注意观察皮肤状况。

6.保证给予良好的清洁卫生护理:皮肤、头发、口腔、会阴护理。

7.必要时按计划给予疼痛控制方法,减轻病人痛苦。

8.经常与病人交谈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并给予必要感官刺激。

口腔黏膜改变

定义:指个体口腔黏膜组织已发生破损。

依据:

1.口腔黏膜、牙龈、舌面发生糜烂、溃疡、干裂、出血、充血、水肿、结痂、疱

疹等。

2.主诉口腔内疼痛不适。

相关因素:

1.与机械性损伤(胃管、气管插管、假牙、拉舌钳、开口器)有关。

2.与禁食有关。

3.与感染(发烧)有关。

4.与唾液分泌减少有关。

5.与张口呼吸有关。

6.与化学损伤有关(服毒、刺激性药品)。

7.与头颈部放射性治疗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主诉疼痛(不适)或减轻(消失)。

2.口腔内溃疡(糜烂、炎症)愈合。

3.口腔黏膜组织水肿(出血、结痂、干裂)消除。

4.病人(家属)能列举2种以上清洁口腔的方法。

护理措施:

1.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牙齿、牙龈、口腔黏膜、唇、舌的情况及口腔唾液值的变化,

最后编辑于 2024-04-04 · 浏览 1244

回复18 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