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1990—2019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疾病负担分析及年变化趋势研究

发布于 2024-03-22 · 浏览 1940 · IP 河北河北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4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疾病,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全国甚至全球疾病负担(GBD)较重[1-2]。有研究报道大部分国家GERD的患病率>10%,部分地区甚至达到30%以上,此病患病率在地理上存在很大差异[3]。最近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中国人群GERD总体患病率为7.69%[4]。GERD除了反酸、胃灼热等典型的临床表现外,还有很多非典型临床表现和食管外表现,其发病与日常生活习惯等息息相关,起病隐匿且容易复发。有研究发现GERD与喉恶性肿瘤、特发性肺纤维化、食管癌、哮喘、肺癌、牙周疾病等的发生均有一定关系[5-10]。此外GERD除了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还对患者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11]。为此本研究分析1990—2019年中国GERD的疾病负担状况及不同年龄、性别、年份负担差异出现的原因,旨在为防治GERD提供参考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GBD数据库统计了全球21个区域与204个国家369种疾病的不同年份、年龄、性别数据,包括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等[12-13]。本研究利用2019年GBD数据库(简称GBD 2019),提取其中1990—2019年中国GERD有关数据进行疾病负担分析。

1.2 统计学方法及描述

对1990—2019年我国GERD不同性别、年龄的发病率、患病率及DALY率进行分析,并采用GBD世界标准人口的年龄结构计算年龄标化率,并分析每个指标的变化趋势。计算变化率:变化率=(2019年数值-1990年数值)/1990年数值×100%。

对GERD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等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选择模型中的对数线性模型,分别计算各指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采用Joinpoint 4.9.1.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当APC>0表示该区段呈上升趋势,反之,代表下降趋势;检验水准α=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5]。此外,使用Excel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及数据可视化。

2 结果

2.1 1990—2019年中国GERD疾病负担总体情况

2019年中国GERD发病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2 299.80/10万和1 841.66/10万,相较1990年的1 761.59/10万和1 849.31/10万,粗率增长30.55%,标化率降低0.41%。

2019年中国GERD患病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5 739.55/10万和4 509.32/10万,相较1990年的4 252.72/10万和4 532.19/10万,粗率增长34.96%,标化率降低0.51%。

2019年中国GERD DALY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44.37/10万和34.94/10万,相较1990年的33.10/10万、35.04/10万,粗率上升34.05%,标化率下降0.29%(表1)。

img

男性2019年GERD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分别较1990年分别下降0.51%、0.62%、0.49%;女性2019年GERD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较1990年分别下降0.44%、0.52%、0.19%。各年度女性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均高于男性(表1)。

2.2 1990—2019年中国GERD疾病负担年度变化趋势

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990—1994年中国GERD标化发病率呈降低趋势(APC=-1.0%),2005—2010年呈降低趋势(APC=-1.4%),2014—2017年均呈上升趋势(APC=3.2%);1994—2005年、2010—2014年和2017—2019年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g

1990—1994年、2005—2009年中国GERD标化患病率均呈降低趋势(APC分别为-1.2%、-1.7%),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3.7%);1994—2005年、2009—2014年和2017—2019年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g

1990—1994年、2005—2009年中国GERD标化DALY率均呈降低趋势(APC分别为-12.0%、-11.4%),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3.6%);1994—2005年、2009—2014年和2017—2019年份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g

1990—2019年中国男性和女性GERD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变化趋势详见表2~4、图1。

img

2.3 1990—2019中国不同年龄GERD疾病负担情况

2019年我国GERD新发病例数约3 271.13万,现患病例数约8 163.65万,其中<20岁患病人数约为172.14万,20~44岁约为3 057.22万,45~59岁约为2 550.70万,60~74岁约为1 782.60万,75~89岁约为575.42万,≥90岁约为25.56万。从年龄分布来看,2019年中国GERD发病率、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上升,在70~84岁达到峰值(图2~3)。

img
img

1990—2019年各个年龄段从新发病例数和现患病例数来看,2019年主要集中在45~59岁和30~34岁人群,而1990年则集中在20~39岁人群,所以随年份的推移新发病例数和现患病例数的人群由青年人向中年人推移(图4)。

img

3 讨论

GBD是对全球不同人群和地区各种疾病及病因进行描述和分析,对卫生行政机构制定相应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政策有重大意义[12]。

本研究描述了1990—2019年中国GERD的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率的长期趋势。男性、女性GERD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在1990—2014年大致呈下降趋势,2014—2019年呈上升趋势。

本研究发现2019年中国GERD疾病负担的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2 299.80/10万、5 739.55/10万、44.37/10万)均高于1990年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1 761.59/10万、4 252.72/10万、33.10/10万),说明我国GERD的疾病负担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经年龄标化处理后,2019年中国GERD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均低于1990年,这可能与我国老年人数增加、年轻人数减少相关,表明人口老龄化对GERD疾病负担影响较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9年我国老年人口(≥65岁)比重分别为5.6%、7.0%、8.1%和12.6%,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16-17]。此外,本研究提示GERD的发病率、患病率在<20岁时处于较低水平,20~59岁呈持续上升,60岁时加快上升,70~84岁达到高峰,所以我国应在老年人群GERD的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方面加强管理,从而减轻我国GERD疾病负担。

根据2019年GERD的患病例数来看,患病人数最多主要集中在青中年人群,其次是年轻老年人群,若按年龄段排序患病人数前3的人群是50~54岁、45~49岁、30~34岁,这可能与这部分人群的饮食习惯(如食油腻、甜食、饮酒、喝浓茶)及肥胖或超重等密切相关[18-20]。

1990—2019年中国GERD女性患病率、发病率、DALY率粗率及标化率均高于男性,变化趋势几乎同步,这与其他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致[4,21]。有研究发现雌激素可能会增加GERD的发病率,而肥胖是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女性肥胖导致GERD的关联度可能比男性肥胖更强[22-25]。此外,有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女性超重或肥胖率高于男性[26],但也有研究发现我国男性肥胖率高于女性[27]。为何1990—2019年中国GERD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的结果与其他研究不一致,需要进一步探索其原因。

4 小结

综上,1990—2019年我国GERD疾病负担从粗率来看呈上升趋势,从标化率来看略有下降,但下降无统计学意义,说明GERD防治仍是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加强对GERD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的管理,对减轻GERD和食管癌疾病负担均有重大意义。此外,在我国现患GERD疾病人群中,青中年人群为重点关注对象,针对GERD的危险因素如超重、肥胖及饮酒等,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并制定相关政策,从而减轻我国GERD疾病负担。建议加强对健康生活的宣传,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肥胖者控制体质量,改善饮食结构,睡眠时适当抬高床头,适当运动,避免增加负压的各种动作,戒烟戒酒,保持心情舒畅,遵医嘱合理用药等[28]。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GBD 2019,没有细分具体省市数据,不能对中国各地区进行疾病负担分析;(2)GBD 2019由系统动力学模型与统计学模型相结合计算获得的估计数据,估计结果有失真可能;(3)本研究GERD在GBD 2019中缺乏死亡率和病因学数据。

参考文献略

引用本文:马学锋,黄俊,李娜,等. 1990—2019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疾病负担分析及年变化趋势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4,27(18):2265-2271.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649. 

最后编辑于 2024-03-22 · 浏览 1940

回复2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