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误诊一例
男,46岁,因突发胸腹痛2小时入院。
患者于2小时前,与人谈话中突感胸骨后及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伴胸闷、气短。
白细胞12.2×10°/L,中性粒细胞0.667,血红蛋白148g/L,血小板81×10°/L,肌钙蛋白T(-),血淀粉酶、心肌酶学均正常。
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
B超检查示:肝胆未见异常,胰腺显示欠清晰。
予静脉滴注西咪替丁,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疗效欠佳,遂收住院。
平时喜爱体育运动,常规体检中发现血脂高、颈椎病2年,上腹部不适、反酸1年,否认高血压病史。
查体:体温36.1℃,两肺呼吸音稍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剑突下有压痛。
初步诊断:
1.腹痛原因待查
2.反流性食管炎
3.消化性溃疡
4.慢性胃炎
予奥美拉唑40mg,左氧氟沙星0.1g静脉滴注,每日2次。
吸氧,肌注山莨菪碱、布桂嗪等治疗,自觉胸痛、气短好转,但仍感上腹痛。
次日X线胸腹透视未见异常,腹部CT平扫未见异常。
第3天体温38.8℃。
纤维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
白细胞15.3×10°/L,中性粒细胞0.89,血红蛋白151g/L,血小板77×10°/L,尿蛋白(+),隐血(+),血、尿淀粉酶均正常。
改用头孢他啶2g静脉滴注,每日2次,试用阿苯达唑驱虫治疗。腹痛缓解2天后再次发作,且部位不固定,逐渐向左下腹转移,腹软。
行腹部螺旋CT扫描示:主动脉夹层合并心包及左侧少量胸腔积液。
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示:房室腔及各瓣膜未见异常,升主动脉及腹主动脉内径不宽,主动脉弓内径略宽,未见夹层现象。
超高速螺旋CT主动脉弓至髂总动脉增强及三维成像示:主动脉夹层并升主动脉内壁血栓形成,内膜片起自主动脉弓起始部,终于左髂总动脉,左侧胸腔少量积液。
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夹层C型,房腔内径大小正常。
予持续静脉滴注硝普钠3μg/min,口服倍他洛尔75mg,每日2次。氟伐他汀40mg,每晚1次,仍有阵发性脐下腹痛。
经右桡动脉主动脉造影示:主动脉夹层,内膜破口位于左侧锁骨下动脉,累及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及肾动脉,可见两侧破口均开口于腹主动脉真腔内,髂动脉未见异常。
行人造血管膜支架植入术,术中血管内膜剥脱,大量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
主动脉夹层为临床常见急症,系主动脉壁内、外膜间形成的夹层血肿。
有关本病的确切原因不清楚,80%以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大多发生于50-70岁,男女之比为3:1。
夹层分离突然发生时,85%的患者突感疼痛,呈撕裂状或割裂样痛,向胸腹放射或转移。
本病起病急骤,预后严重,多数病人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所以,早期明确诊断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本例无高血压,在腹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时易被忽略,曾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肠道蛔虫症等疾病,后经腹部螺旋CT及血管造影确诊。
因此特别提醒临床医师,对于无高血压的胸腹痛应想到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可能,以免误诊,失去抢救良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