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根据肾活检的病理结果,狼疮性肾炎可以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 I型:轻微病变性,肾小球形态正常,只有免疫荧光或电镜下才能发现系膜区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 II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和基质增多,免疫荧光和电镜下可见系膜区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偶尔也可见上皮下或内皮下的沉积。
- III型:局灶性,少于50%的肾小球有节段性或球性的毛细血管内增生或外增生,免疫荧光和电镜下可见内皮下和系膜区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根据病变的活动性和慢性化程度,可分为III(A)、III(A/C)和III(C)三个亚型。
- IV型:弥漫性,超过50%的肾小球有节段性或球性的毛细血管内增生或外增生,免疫荧光和电镜下可见内皮下和系膜区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根据病变的节段性或球性,可分为IV-S和IV-G两个亚型。根据病变的活动性和慢性化程度,可分为IV-S(A)、IV-S(A/C)、IV-S(C)和IV-G(A)、IV-G(A/C)、IV-G(C)六个亚亚型。
- V型:膜性,肾小球基底膜球性或节段性增厚,免疫荧光和电镜下可见上皮下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伴或不伴系膜病变。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类型的狼疮性肾炎,可分为单纯V型、III+V型和IV+V型三个亚型。
- VI型:硬化性,超过90%的肾小球有弥漫性硬化,残余的肾小球无活动性病变。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I型和II型的狼疮性肾炎较为轻微,不需要特异性治疗,预后较好;III型和IV型的狼疮性肾炎较为严重,需要强化免疫抑制治疗,预后较差;V型的狼疮性肾炎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需要联合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预后取决于合并的其他类型的狼疮性肾炎;VI型的狼疮性肾炎已经进入终末期,治疗效果不佳,预后最差。
最后编辑于 2023-12-23 · 浏览 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