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BMI 40.5,腰麻麻醉策略及结果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26
主诉:拟右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拟腰麻,患者极度肥胖。
简要病史:幼年肥胖至今,日常活动良好。跌倒自己压断右小腿10小时入院准备手术。
体格检查:身高183cm,体重140Kg。躯体无畸形。心肺功能正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凝血功能轻度亢进
临床诊断:腰麻(患者极度肥胖)
治疗经过:入室后伤侧卧位,手术台头高5°。监测NIBP/3min、SpO2,15分钟后确定患者状况平稳(BP160/90,SpO2 98%)。穿刺点触诊:中线附近组织紧实、平整,无法确定棘突位置(更无从确认间隙)。根据体型取腰部较低位置为穿刺点。皮肤消毒后不铺单。25G腰麻针(笔尖头)穿刺,针刺入1/3,遇骨感,头尾侧偏转3次未遇间隙。判定此点在中线,另取一旁正中点并向尾侧移约半个棘突距离重新穿刺,起初针尖偏向对侧,遇骨感退针,头尾方向扫描,寻找间隙未果,针尖向同侧适当偏转,遇骨感退针,头尾方向扫描(循环)。约6~7次扫描后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深度腰麻针4/5。

腰麻液:50%葡萄糖0.2ml+0.75%布比卡因1.8ml,缓慢注射,开口向尾。注射完毕保持侧卧位调节麻醉平面。目标平面T11 。15min后平面达标。将患者仰卧,手术台上半身抬高30°,严禁患者抬头。吸氧,心电监测。手术持续2小时40分,患者全程平稳。
讨论:极度肥胖患者腰麻两大难点:1.穿刺困难、2.平面控制困难及低血压反应容易发生。
1.穿刺困难:1.1.解剖标志不清,穿刺点选择不准。1.2.侧卧位中线不平、不直及脊柱旋转。坐位穿刺有利于中线正直,有利于穿刺。但本例患者下肢骨折,不能坐位。所以我们以扫描的方式寻找棘突间隙。不铺巾有利于实时保持穿刺点于患者整体的空间直觉(其它无菌操作要弥补缺少无菌巾的漏洞)。1.3. 25G腰麻针操作后部穿刺比操作前部穿刺难度指数级增高,不熟练的情况下容易弯针、穿刺失败,但优势是几乎无损伤,穿刺次数不受限,患者不痛苦,无需穿刺路径浸润麻醉。
2.1.平面控制困难。肥胖易使平面过高,所以采取缓慢注射,针口向尾。另外注射腰麻液后保持侧卧有利于形成“单侧腰麻”并不是本例患者处置的主要目的。其主要目的是避免膨大的腹部仰卧位时促进麻醉平面升高。待局麻药基本被组织固定后仰卧。仰卧位后抬高上半身是为了抑制脑脊液头向流动,防止仍未被固定的局麻药流动。严禁患者抬头可避免腹压升高,也可抑制脑脊液流动。2.2肥胖患者麻醉区域体积巨大,血液容量相应巨大,且多伴有高血压(高血压多为脆弱血压,故是腰麻相对禁忌症),平面过高时相对容量不足无论通过补液,还是通过药物收缩扩张的血管纠正都较常人缓慢得多。加之静脉穿刺困难,很难有多条静脉通路。遇意外情况增加液路更是困难。低血压引起患者剧烈恶心呕吐,患者”幸福指数“直跌谷底,所以务必加强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