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学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四部曲-苏木素&伊红染色


1. 背景知识介绍
1.1 苏木精-伊红染色原理
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eosin stain,HE)染色的原理是组织和染料之间的化学结合。苏木精是一种碱性染料,在酸性性(亲碱性)结构上形成蓝紫色,主要是那些含有核酸分子的结构,如染色质、核糖体和富含RNA的细胞质区域;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将碱性(亲酸性)着色,会将红细胞、细胞质、肌肉和胶原蛋白(细胞质中大部分蛋白质是碱性的)等基本元素染成不同强度的粉红色、橙色和红色。
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是组织病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染色技术。顾名思义,H&E染色使用两种染料的组合,即苏木精和伊红。这种组合能够将染色各种组织元素根据酸碱性区分开,主要是含有核酸区域(主要是细胞核-苏木精)和不含核酸区域(主要是细胞质-伊红),使它们易于观察。
1.2 苏木精
1.2.1 什么是苏木精
苏木精是从原木树的心材中提取的Hematoxylum campechianum,当氧化时,它会形成 Hematein,这是一种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强烈着色络合物的化合物,主要是铁(Fe)和铝(Al)盐,金属-血红素络合物用于在显微镜下检查之前对细胞核进行染色。
1.2.2 如何配制苏木精
将1.0克苏木精溶于10毫升乙醇(95%)中,用杵在研钵中溶解,将20克铵或钾明矾溶于200毫升温热的蒸馏水中。然后将上述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并迅速加热直至煮沸。且不断搅拌,然后再加入0.5克氧化汞。停止加热,并尽快使用自来水冷却。过滤上述混合物并储存在一个棕色或瓶子。染色剂在室温(20°C - 30°C)下稳定保存数月。
Table1 苏木精的配制

1.2.3 伊红
将1.0克黄伊红(Yellow eosin)溶解于约80毫升蒸馏水中。在此基础上加入320 ml 95% (v/v)乙醇,然后加入0.4 ml冰醋酸,拌匀即可。本溶液在室温(20°C - 30°C)下稳定保存数月。
2. 苏木精-伊红染色实操
苏木精-伊红染色的材料来自于上期推文包埋并切片的组织,不懂的回去读上一篇推文
(1)脱蜡:二甲苯两次,每次5min(可延长至10-15 min)。使石蜡溶出,保留组织片。
(2)复水(除脂肪外,让其余物质恢复到原始状态):分别过100%(I)、100%(II)、90%、80%、70%酒精各5min。蒸馏水(或PBS)两次各5min。
(3)苏木精染色,2~5min(苏木精染色时间长一点没有关系),水洗(蒸馏水或自来水),去除多余苏木精(建议一边染色以便观察,染色OK即可停止染色)。
(4)分化:5% 冰醋酸溶液,浸泡30s左右,使苏木精浮色褪去,避免非特异性着色。
(5)返蓝,为苏木精提供弱碱性环境(自己配HCO32+等弱碱性水或者自来水),使苏木精显蓝黑色,自来水洗约15min。
(6)伊红染色 2-10s 不要过染(伊红绝对不能过染,配置的时间越长染色时间就越短),充分水洗去除浮色(建议一边染色以便观察,染色OK即可停止染色)。
苏木精对核酸着色,酸性条件显红色,碱性条件显蓝色。
(7)脱水(利于片子保存),分别过70%、80%、90%、100%酒精各10s。转移至干净的二甲苯当中浸泡1min。
(8)封片,封片是用吸水纸擦去组织块以外多余的二甲苯(从二甲苯中拿出要迅速操作,否则组织会氧化变黑),滴加中性树胶(将20μL的枪头剪一段,让中性树脂更容易被吸取),加盖玻片,用镊子轻轻按压,是树胶迅速扩散覆盖组织。动作要迅速,防止干片。
(9)封片后,玻片水平放置,待树胶完全干燥后,收存。
3. 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解读
H&E与凋亡:凋亡迹象,核固缩和核分裂,染色质凝结,嗜碱性增高,膜起泡,细胞核深染,细胞形状拉长,空间变细,细胞间相互作用中断。

(图1 H&E 细胞凋亡解读 [1])
H&E与炎症:组织中的炎症主要是看白细胞着色,一般白细胞会成团具体呈现粉红色。

图2 白细胞浸润(infiltration)呈现聚集的粉红色 [2]
H&E与睾丸组织细胞类型:曲细精管中主要有支持细胞,生殖类细胞,管周肌样细胞组成。

(图3 曲细精管细胞类型判断)
Spermatid: spermatid is a haploid male sexual cell formed after meiosis from spermatocytes that eventually matures into a spermatozoon.
Spermatozoa: the spermatozoa have a head, neck, middle section, and tail. The plasma membrane surrounds the whole sperm body.
2. 结束。
(爱自己!!!做科研!!! 每文格言“塔西佗陷阱:“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这一概念最初来自塔西佗所著的《塔西佗历史》,是塔西佗在评价一位罗马皇帝时所说的话:“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之后被中国学者引申成为一种现社会现象,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如果有用,关注楼主GBhouse,点赞+讨论是博主持续更新的动力!!!)
[1] Modulated Electro-Hyperthermia Supports the Effect of Gemcitabine Both in Sensitive and Resistant Pancreas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s
[2] Effects of intravenous diltiazem in a rat model of experimental coronary thrombotic microembolism
最后编辑于 2023-11-04 · 浏览 2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