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底揭晓|颅内占位性病变,花环状强化,期待评论区各位老师高见,后续公布结果。。
原病例发在影像版块:颅内占位性病变,花环状强化,期待评论区各位老师高见,后续公布结果。。
病理结果:

知识分享:胶质母细胞瘤。
又称多形胶质母细胞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瘤;
可以从弥漫性星形细胞瘤进展而来(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也可以是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后者更为多见;
好发于大脑半球皮质下白质区,根据发生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颞叶、顶叶、额叶和枕叶。
发病机制:
目前有研究发现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发生机制不同;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以扩增与过量表达为主,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则以P53的突变为主要表现。
病理与生物学行为:
胶质母细胞瘤由于瘤细胞高度间变和不成熟性,加上血管新生赶不上肿瘤迅速生长的需要,以及血管反应、血栓反应和血栓形成等原因,常有广泛退变和出血、坏死;
胶质母细胞瘤常呈浸润性生长,常侵犯几个脑叶;肿瘤侵犯深部结构,常常沿胼胝体向对侧脑叶侵犯。
临床表现:
胶质母细胞瘤为高度恶性的肿瘤,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多数在3个月内;
个别病例病程较长,这可能与肿瘤早期为良性,以后转化为恶性有关,由于肿瘤旁水肿较重,几乎全部病例都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当肿瘤侵犯运动或感觉区后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以及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等;
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癫痫发生率明显低于星形细胞。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好发额颞顶叶脑白质区,范围较大,呈混杂密度影,高密度区多为出血,坏死区呈中央低密度影,瘤周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
MR表现:T1W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实质部分可弥散受限,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典型花环形强化;
灌注:病灶实性部分呈明显高灌注;
MRS: Cho峰升高;NAA峰减低;Cho/Cr比值明显升高,可见Lip峰。

右侧扣带回可 见两枚异常信号,弥散轻度受限,增强前方病灶呈 明品环形强化,后方病灶呈轻度 均匀强化

MRS见Cho峰明显升高,NAA峰中度降低,Cr峰轻度降低,并出现高耸Lip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