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每日一文】研究速递丨极早产儿的‘积极’喂养对学龄期体重的影响?

众所周知,儿童学龄期超重是成年后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风险因素,而宫内生长受限也与代谢综合征有所关联。目前,有关极早产儿住院期间的喂养政策及其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极早产儿的“积极”喂养方式效果和生命后期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仍然具有争议性。
近期,《Nutrient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住院期间医务工作人员积极的极早产儿营养喂养方式对2岁和8岁儿童体重指数(BMI)的影响。
研究纳入84名为了尽量减少产后生长受限(PGR)而在住院期间接受“积极”营养的极早产儿(出生体重<1500g;胎龄<32周)作为A组,纳入62名足月新生儿作为B组进行对照。A组根据营养类型和摄入奶量进一步分为4个亚组:
▶A1:强化母乳和早产儿配方奶(n=34);
▶A2:仅用早产儿配方奶(n=50);
▶A3:奶液最大摄入量180-210mL/kg/天(n=45);
▶A4:奶液最大摄入量210-260mL/kg/天(n=39)。
住院期间,通过每周监测体重增加(g/天)和头围(cm/周)来评估生长情况。最后,计算婴儿2、8岁时的BMI并绘制在百分位图上。
极早产儿在出生第2天(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2-3天)开始喂奶,在出生第10±4.8天(均值±标准差)逐渐增加到120mL/kg/天,并在出生后11±5.2天达到150mL/kg/天的完全肠内喂养。结果表明,出生时体重和头围<第10百分位的极早产儿百分比为7.1%,而出院时体重<第10百分位的极早产儿占比为22.6%,头围<第10百分位的极早产儿占比为4.8%。
在2岁和8岁时,与足月对照组儿童相比,极早产儿在BMI值上未显示出显著差异。此外,两组儿童有关体重不足、超重或肥胖比例方面也没有显著差异。

极早产儿根据喂养类型和摄入奶量分类后的BMI情况
根据喂养类型和摄入奶量进一步细分后,研究发现,A1和A2亚组之间、A3和A4亚组之间有关极早产儿2、8岁时的BMI无显著差异(如图)。
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相较于普通足月儿,极早产儿的营养类型和摄入奶量并不影响2岁和8岁的BMI和肥胖率。这意味着可以考虑“积极”和个体化的早产儿喂养,以达到优化早产儿生长、使产后生长受限最小化的目的。未来需要更大规模、更精确深入的研究来证实本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Gounaris A, et al. "Aggressive" Feeding of Very Preterm Neonates and Body Mass Index at School Age. Nutrients. 2021 Jun 1;13(6):1901.
【往期阅读推荐】
【答案已公布】在哪个时期母乳能刺激免疫系统迅速成熟,保护新生儿肠道?
【妇产每日一文】研究速递丨影响婴儿出生后一小时内能否进行母乳喂养的因素

最后编辑于 2023-08-22 · 浏览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