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两种疾病,一字之差,却有很多不同 室速与室上速的怎样快速鉴别?

发布于 2023-08-12 · 浏览 1076 · IP 天津天津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7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为心脏的最高节律点,形成正常的窦性心律,其频率为60~100次/分。快速的心搏连续三次或更多地出现,频率一般超过10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激动均起源于异位起搏点(节律点)。根据起源部位可分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室性心动过速(VT)。这两种疾病,一字之差,却有很多不同。@丁香通讯员

img

为什么要快速鉴别SVT和VT?

总的来说是因为二者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不同,而VT病情更危重,诊断、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所以需要快速鉴别二者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

器质性心脏病并发的VT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VT常是心室颤动及患者猝死的前兆。SVT的预后多取决于原发病因和心功能状态,通常预后良好。

对于房性心动过速(A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这类SVT来说,减慢频率的基础上恢复窦性心律是主要的治疗原则,射频消融可作为AT和药物无效AVNRT患者的一线治疗,达到根治目的。对于VT,治疗原则除包括终止VT并转复窦性心律、预防VT复发外,防治心脏性猝死也是重要的治疗原则,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办法,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可降低VT患者的心脏性猝死率。

心电图表现的比较

不同类型SVT的心电图表现有所不同,但都有P波(或P’波),QRS波群形态和时限多正常。

VT心电图典型特征为:QRS波群宽大畸形,ST段和T波常融为一体不易分辨,T波多与QRS波群主波相反;QRS波群可为单一形态(单形性室速)和多种形态(多形性室速),P波重叠在QRS波群和ST-T波之中,可表现为房室分离、心室夺获或心室融合。

img

SVT和VT的心电图鉴别方法

QRS波群宽大、畸形是VT的重要特征,但一些SVT如AVNRT、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伴功能性束支阻滞、AT等,也可表现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心电图是鉴别这类心动过速的重要方法。

VT不少情况下需与宽QRS波群型SVT的心电图鉴别。目前常用Brugada四步法和Vereckei aVR导联四步法来鉴别宽QRS波型VT和SVT3。

Brugada四步法判断标准:

1. 若所有胸前导联均无RS波形,诊断为VT;

2. 若任一胸前导联RS间期(R波起点至S波最低点)时限>100ms,诊断为VT;

3. 存在房室分离,诊断为VT;

4. V1或V2、V6形态学均提示VT。

img

Vereckei aVR导联四步法判断标准:

1. 观察aVR导联初始是否呈大R波,在aVR导联QRS波呈R或RS形,诊断VT;

2. QRS波起始r波或q波宽度>40ms,诊断VT;

3. aVR导联QRS负向波起始有顿挫,则诊断VT;

4. 心室终末激动速度(Vt,QRS最后40ms电压变化)≥心室初始激动速度(Vi,QRS开始40ms内电压变化),诊断VT;以上均阴性,诊断为SVT。

img

Brugada于1991年提出Brugada四步法,但是这种方法仍需依靠传统的心电图波群形态,步骤比较复杂,相对耗时,对于及时诊断有一定困难,有时甚至会影响治疗。2007年Vereckei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简化的新四步,但应用起来也过于复杂,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2008年Vereckei又提出一种应用单导联aVR的图形特点快速准确地对宽QRS波形心动过速进行鉴别诊断的方法,这种新的aVR导联四步法更简单、省时。据Vereckei报道,aVR导联四步法的准确性优于Brugada四步法,其敏感性、特异性、诊断VT的阴性预测率和诊断SVT的阳性预测率均更高。

img

肢体导联QRS反向法(OQL)判断标准:

2019年ACC年会上提出了一种根据肢体导联快速识别VT的心电图新法则——肢体导联QRS反向法(OQL),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性不劣于传统标准。

符合OQL标准的心电图肢体导联特点如下:

4个以上导联QRS波呈单向主波,可为正向或负向;

3个下壁导联主波均为单向一致,都为正向或都为负向;

2个以上其余导联存在与下壁导联主波相反的单向QRS波。

img

结语

但凡遇到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判断其为VT还是SVT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两者治疗方法不同,临床预后不同,一些临床医生对此类心电图常常会觉得难以鉴别,其实只要理解了SVT和VT产生的机制,牢记心电图特点,尤其是aVR导联特点,相信准确区分SVT和VT也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 八年制内科学(第3版). 2015.

[2] 张文博, 等. 心动过速的诊断和治疗. 1992.

[3] B Garner J, et al.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Rev. 2013 Apr;2(1):23-9.

[4] 赵笑春, 等.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9;18(4):260-263.

[5] 陈秀雯.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6;25(5):366-368.

[6] Vereckei A, et al. Heart Rhythm. 2008 Jan;5(1):89-98.

[7] Chen Q,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19 Mar; 73 (9 Supplement 1): 319.

室性心动过速 (177)
室上性心动过速 (117)

最后编辑于 2023-08-12 · 浏览 1076

4 61 1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