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与性生活安全
文/周其锋
众所周知,正常人的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保持在100—300×10的9次方/L,也就是老医生常说得血小板10-30万。如果某人的血液中血小板计数低于10万,就可能患上了所谓的血小板减少症。
一,造成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有哪些?
1,血小板生成减少: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这些因素可影响多个造血细胞系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及白细胞减少,骨髓常规+活检示:巨核细胞数目明显减少。
2,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常见的有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药物性血小板减少。非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包括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最常见于脾功能亢进。
二,血小板减少都见于哪些常见疾病?
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纯巨核细胞再障,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嗜血细胞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机能亢进,感染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艾滋病,丙型肝炎等。
三,性生活相关知识
是指处于青春期中或后的人通过身体的亲密接触,以进行生育后代的本能或获取愉悦体验的行为。

一个完整的性生活过程应包括前戏、性交过程和后戏三个阶段。性生活整个过程中,男女双方都会出现血压的暂时性升高,特别是在性高潮阶段尤为明显。
四,血小板减少与性生活安全
一般而言,单纯血小板减少(指不伴有凝血障碍性疾病)病人的出血表现,通常与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呈正相关。换句话说:病人血小板计数越低,则出血的症状越严重。
临床上,按照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及出血风险,可划分为下列几种:
1、轻度血小板减少:指血小板计数在80-100×10的9次方/L之间。此类患者的出血风险与常人无明显差异,可进行手术等有创治疗。此种情况下,不影响病人的性生活。
2、轻-中度血小板减少:指血小板计数在50-80×10的9次方/L之间。此类患者的出血风险与常人无明显差异,可进行一般的手术治疗,但心脏、颅脑等大型手术仍应将血小板升至80×10的9次方/L以上为宜。此种情况下,一般不影响病人的性生活。
3、中度血小板减少:指血小板计数在20-50×10的9次方/L之间。临床上一般无明显的活动性出血情况,但部分病人可见皮下出血点及紫癜,女性病人可有月经过多或阴道流血等,其为手术等有创操作的相对禁忌症。当血小板计数在20-30×10的9次方/L时,不宜进行性生活。当血小板计数在30-50×10的9次方/L时,如男病人有未控制的高血压,应在血压降到正常时,进行轻柔的性生活;如女病人有阴道出血时,应暂停性生活。
4、重度-极重度血小板减少:重度指血小板计数在20×10的9次方/L以下,极重度指血小板计数在10×10的9次方/L以下。此类患者自发性出血的风险较高,甚或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如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有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悬液的指征。此时,无论男女都应禁止性生活。
友情提示:以上观点,适用于大部分血小板减少患者,但不保证适合所有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因为我在临床上,既见过血小板计数大于50×10的9次方/L的患者出现脑出血的情况,也见过血小板低于20×10的9次方/L的患者没有任何出血的情况,这是由临床医学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
免责声明:对于血小板减少的病人,为了保证夫妻双方的性生活安全,请务必咨询您的经治血液科医生。
最后编辑于 2023-08-05 · 浏览 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