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巨大成熟型畸胎瘤1例
患者性别:女性
患者年龄:13岁
主诉:右侧口角向左歪斜、右眼睑闭合不全1周
简要病史:患者罗某,女,13岁,因“右侧口角向左歪斜、右眼睑闭合不全1周”于2023年5月入院。现病史:患者及家属诉患者1周前受寒后出现右侧口角向左歪斜,伴右侧面部麻木、板滞、右眼睑闭合不全,右眼干涩、迎风流泪,饮水外溢,无肢体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及二便失禁,无咳嗽、咳痰、胸闷,无发热、腹痛、腹泻等。病后至我院门诊就诊,行颅脑CT未见特殊。门诊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收住我院内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可,二便调,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肺部疾病、心脏病、脑梗塞”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中毒史;否认外伤、手术及输血史。预防接种不详。否认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及重大精神创伤史。月经史:12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28-30天,经期3-7天,末次月经患者记不清,经量正常,无痛经情况,无异常阴道流血史,白带正常。未婚未育。父母亲健在。家族中无家族史及类似病史。入院后行超声检查发现右上腹肿物,行CT检查后考虑为腹膜后畸胎瘤可能,遂请我科会诊后转入我科治疗。
体格检查:T:36.3℃,P:94次/分,R:21次/分,BP:86/56mmHg,SPO2:98%(未吸氧状态下)。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步入病室,步态正常。查体:右角膜反射减弱,右闭目试验(+),右示齿试验(+),右抬额试验(+),鼓腮试验(+),吹气试验(+)。腹部平坦,腹壁未见静脉曲张,质软,未触及明显包块,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血生化、性激素、肿瘤标记物无异常;胃肠镜检查正常;超声检查:1.肝肾间隙囊性结构,性质待查(请结合CT); 2.肝、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声像。增强CT:1、右肝肾间隙占位,考虑畸胎瘤,不排外其它病变,请结合临床相关检查。 2、右侧肾上腺观察不清(图1、2、3)。增强MRI:1、右侧肝肾间隙占位,考虑良性病变畸胎瘤可能,其他病变进一步待鉴 别;肝右叶及右肾受压推挤,右侧肾上腺观察不清(图4、5、6)。
图解:
图1、2、3示:腹部CT:右肝肾间隙见混杂密度肿块影,灶内见不规则分隔,脂肪密度为主,内见囊 性包块、结节及斑片状钙化,增强扫描分隔及部分囊壁轻度强化,大小约10.3 ×9.7×12.5cm,邻近脏器受推挤,边界尚清。肝实质密度无明显异常。胆囊大小、形态、结构正常。脾脏、胰腺形态结构未见异常。所见层面腹膜 后未见确切肿大淋巴结。右侧肾上腺观察不清,左侧肾上腺、双肾形态结构正常,双侧输尿管无扩张。
图4、5、6示:腹部MRI:右侧肝肾间隙见类圆形混杂信号灶,病变边缘包膜改变,其内见等T1等T2分 隔,其内见囊性信号灶及脂肪信号灶,边缘结节状T1、T2低信号钙化灶改变,病 变大小约8.2cmx10.2cmx11.4cm(前后径x左右径x上下径),DWI见部分病灶稍高 信号,ADC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分隔明显强化,其内囊性病变未见强化,肝实质 明显受压变薄及推挤,右肾受压推挤,右侧肾上腺观察不清。
临床诊断:1.腹膜后巨大肿瘤(畸胎瘤?);2.面神经麻痹









治疗经过:入院完善相关检查,积极治疗面神经麻痹好转后;经院内多学科会诊后认为:患者面神经麻痹好转,患者面神经麻痹和腹膜后肿瘤两者之间没有关联性,只是巧合。现在患者一般情况可,右上腹腹膜后肿瘤考虑为畸胎瘤可能;但是患者影像学检查示右侧肾上腺显示不清,也不排外肾上腺肿瘤可能;另见混杂密度肿块影,灶内见不规则分隔,脂肪密度为主,还要考虑为脂肪肉瘤;建议首选手术治疗,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若为恶性肿瘤术后可能还要进一步放化疗。患者2023年5月18日行腹腔镜探查中转开腹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考虑为良性肿瘤,术后继续针灸理疗治疗面神经麻痹。
讨论:腹膜后肿瘤由于位置较深,通常情况下早期并无明显的症状体征,因此很少能够早期发现,而当患者感觉腹部胀满或者摸到腹部包块时,肿物往往已经巨大早期畸胎瘤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大多是体检时偶然发现[2]。腹膜后肿瘤分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及继发性腹膜后肿瘤。其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起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可来源于间叶组织、神经组织、淋巴、胚胎残留组织等;继发性腹膜后肿瘤则是由其他恶性肿瘤转移的腹膜后肿块。腹膜后肿瘤发病率低,在恶性肿瘤中不及1%,常难以早期诊断,治疗比较困难。
畸胎瘤是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常见的一种,来源于生殖细胞,分为成熟畸胎瘤(即良性畸胎瘤)和未成熟性畸胎瘤(恶性畸胎瘤)。良性畸胎瘤里含有很多种成分,包括皮肤、毛发、牙齿、骨骼、油脂、神经组织等;恶性畸胎瘤分化欠佳,没有或少有成形的组织,结构不清[3]。超声是畸胎瘤首要的诊断方法,本病例发现右侧肝肾间隙囊性结构性质待查建议CT检查。CT 和MR均对脂肪影像敏感,出现肿瘤囊内脂肪影像时二者可确诊[4]。CT提供腹膜后间隙的清晰图像,MR 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对比分辨率高,二者在综合诊断畸胎瘤方面具有优越性。本病例例畸胎瘤囊内脂肪液化,影响了脂肪影像的表现;同时肿瘤包膜钙化,与骨组织界限不清,右侧肾上腺显示不清,应予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相鉴别[5]。我们总结了该病例,对于无法确诊的病例,有条件者可超声、CT、MRI三者联合诊断,以提高诊断率。成熟型畸胎瘤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彻底切除,恶变病例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该病例首诊为面神经麻痹,检查发现腹膜后肿瘤,二者应该没有必然联系,只是巧合罢了。右侧肾上腺术前显示不清对诊断造成了很大干扰,术后复查仍然显示不清,术后病理诊断为腹膜后成熟型畸胎瘤,未见肾上腺组织,那么是先天性缺失,这里无从考证。此次住院同时发现该巨大肿瘤,因开腹较腹腔镜手术视野大,有利于肿瘤的完全切除,我们及时中转开腹手术。此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手术治疗也是一种幸运。由于本例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为腹膜后良性成熟型畸胎瘤.术后未予化疗,嘱患者定期3、6、12个月复查肿瘤标记物、腹部B超、CT或MR,以了解肿瘤复发或恶变情况[6]。
最后编辑于 2023-08-01 · 浏览 2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