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柴胡桂枝干姜汤中桂枝用意是什么

发布于 2023-07-02 · 浏览 258 · 来自 Android · IP 天津天津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31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方药】柴胡半斤(15克)桂枝三两(去皮)(9克)干姜二两(6克)栝蒌根四两(12克)黄芩三两(9克)牡蛎二两(熬)(6克)甘草二两(炙)(6克)

     【煎服】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条与29条机理类似,“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伤寒,脉浮,自汗出,微恶寒”,看似有表证,实则“小便数”,上有汗出,下有小便数,内中津液亏虚,再用桂枝攻其表,津液更虚出现亡阳症状,作甘草干姜汤与之。本条汗而复下,亦是下后亡失津液胃中亏虚不能通降,出现“微结”,故有“小便不利”,“渴而不呕”。

    伤寒五六日本是邪将传变之时,“已发汗而复下之”,说明汗后表未解或出现变症,故“复下之”,下后邪气乘势传入少阳,出现“胸胁满”,“往来寒热”,“心烦”等症状;“微结”又导致少阳之热不能宣发于外而上蒸,故“但头汗出”。

   所以本条用甘草干姜以复其阳。

   柴胡,黄芩以解少阳之邪。

  《金匮要略》栝蒌牡蛎散,本有治百合病,渴不瘥者。栝楼根,《本经》谓其主消渴;牡蛎,又有软坚散结,止渴作用。

   桂枝者,《本经》谓其散结气,故此处桂枝非用其解表,而是用其三结气也。

    

伤寒 (21)

最后编辑于 2023-07-02 · 浏览 258

1 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