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死同侧无力可能的原因(不完全性总结)

原因分析:患者入院时表现为口角歪斜、言语笨拙及右侧肢体无力,给予溶栓治疗后大部分症状好转,于入院第2天始患者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进一步完善颅脑MR提示右侧半球新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可能,病灶符合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对患者右侧新发梗死引起入院时右侧无力的原因分析:
1.0palski综合征:病变损伤延髓背外侧中下部,可累及小脑或脊髓,出现同侧肢体偏瘫,患者无明确延髓梗死征象,且目前存在与瘫痪侧对应的梗死区,除外本病。
2.锥体束不交叉:与前一例经DTI证实的左侧脑室旁梗死,左侧肢体无力存在锥体束不交叉不同。该患发病时表现为右侧肢体无力,治疗过程中表现为左侧肢体无力,同时颅脑MR存在右侧半球新发梗死,暂不考虑锥体束未交叉可能。
3.功能重建:既往曾有对侧半球脑卒中,另一侧半球的神经功能重建使其支配同侧肢体,该患既往曾明确发作数次右侧肢体无力,入院时存在明确饮水呛咳,考虑存在假性延髓麻痹,推测患者既往曾存在左侧半球卒中,右侧半球神经功能代偿可能,但患者既往无卒中病史,可能性小。
4.岛叶第二运动区病变双侧支配:支配双侧面部和肢体运动的岛叶第二运动区的病变可为同侧或双侧病变。该患存在右侧岛叶病变,病变紧邻右侧额叶第一运动区,考虑存在此种可能。
关于岛叶第二运动区:岛叶又称脑岛(insula),也称瑞尔氏(Reil)岛,位于外侧沟底,藏于大脑外侧沟深部的脑叶,被顶、额、颞叶所覆盖。

从前腹侧到背侧-从远处看,显示了对侧头、上肢和下肢运动模式,在这些引起对侧反应的区域之间,也有引起同侧反应的相邻区域。

电生理实验发现,刺激岛中央沟前部可引起同侧及对侧的运动反应,刺激其后部则可引起同侧及对侧的感觉反应,表明脑岛存在着第二运动区及第二感觉区。进一步的研究提示其支配肢体的排列顺序由腹前向背后侧依次为面部、上肢和下肢。每侧岛叶的运动区或感觉区均支配双侧,但是,支配区是相间排列而非混淆在一起,

最后编辑于 2023-06-26 · 浏览 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