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源于易理(易医合集06)
查看病例

中医辨证源于易理(易医合集06)
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学识生堂,悦读国学经典,品味健康人生!


《易经》不仅是国学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源,更是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方式方法理论的导源。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是中医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方法和过程。辨治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得出疾病间段性的病症、病位、病性的概括,是病家此时疾病本质的反映。论治是根据辨证结果,分清主次,灵活立法处方用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就是“因人(时、地、病)而异”的辨证施治,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易经》卦象共同点都是有阴爻和阳爻组成,八卦衍生的六十四卦及多达三百八十四的卦象的变化,本质上就是每一卦所包含的阴爻、阳爻的量的多少和位置的不同而组合而成的,所以《易经》的伟大精髓也是“灵活圆通性”。中医辨证论治便很好的汲取了这一原理,如伤寒六经辨治、脏腑辨治、卫气营血辨治、三焦辨治等等,皆体现了阴阳的盛衰变化和邪正消长的转化关系。其中中医辨证论治的鼻祖堪属汉代张仲景的伤寒六经辨治,正如郑钦安所说“仲景一生学问,即在这先天立极之元阴元阳上探求,盈虚消长揭六经之提纲,判阴阳之界限,三阳本乾元一气所分,三阴本坤元一气所化,五脏六腑皆是虚位,二气流行,方是真机”。
品读国学经典,共享健康人生!我们下期再见!

最后编辑于 2023-05-17 · 浏览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