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我的文章]我国新添一位 美国放射治疗学会荣誉院士一名

放疗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安徽安徽
1985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19 年零 27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医生要对医学负责任--记美国放射治疗学会荣誉院士 2005-10-28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58岁的放疗专家蒋国梁近日荣获全球放射治疗领域最高成就——美国放射治疗学会荣誉院士。该学会迄今仅有三位荣誉院士来自中国,前两位分别为我国放射学科奠基人吴桓兴、刘泰福。

  蒋国梁行医35年,屡创第一:国内第一个引进三维适形放疗、第一个引进调强适形放疗……使肺癌放疗三年生存率从10%升至28%,明显改善肺癌、肝癌、鼻咽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医生,要对医学负责任”是他常挂嘴边的一句话。

  童年多病的蒋国梁,自幼便萌生从医念头。1970年自原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师从知名放疗专家刘泰福教授,尝试用英文写家书、跟导师学原版著作,年轻时就已瞄准国际前沿研究领域。1986年,他首次赴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进修,便被尖端的适形放疗技术所吸引。“将好技术带回国,造福国内患者!”当九成同伴选择留美时,他却怀揣一箱箱影像资料与录像回了国。

  “幻灯片再漂亮、报告再好听,不成熟的成果只会贻害人类。”平时和蔼的蒋国梁,常这般严厉教导学生。在师从美国放射治疗学会主席恩格教授的日子里,他亲眼目睹为一个“放疗频率影响生物”的常规课题,恩格教授先后带领学生重复三次实验,直至效果完全一致才发表。他也曾耳闻,不少权威学者常对中国研究成果印象分“打折”,原因就在于不够缜密。蒋国梁归国后,将严谨至微的学风带入整个科室。

  放疗医学不同于外科手术,后遗症往往数十年后才会显现。为此每逢临床应用新技术,蒋国梁皆慎之又慎,“拿人做实验的课题,来不得半点马虎。”肿瘤医院在国内最先引进调强适形放疗理论,却未能率先将其应用于临床,“耽搁”进程的是异乎寻常的严格验证。他带教的博士生以验证作课题研究,科室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一些来沪访问的美国专家禁不住发问:“如此严格的规定,真是您给自己制定下的吗?”而这一切努力,除了受惠的病人,外行几乎无从知晓。

  不少学生坦言:被蒋老师肯定的课题设计最费时费力,被蒋老师改过的论文总是“体无完肤”。因为他强调,论文的关键是为医学所用,并非讨巧。学生傅小龙回忆,写博士毕业论文那会儿,蒋老师虽身在国外,改起论文却最认真,“大至框架结构、小至标点符号,改上四五次不算多,有时连自己都不忍心打开电子邮件看改稿。”大专家“吃老本”不稀奇,蒋国梁却迥然不同。学生陈佳艺坦言,“蒋老师的每次讲座、每堂课都保证新鲜,从不重复。”

  据统计,蒋国梁至今已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130余篇,主持卫生部两项重点实验课题,在全球放疗领域为中国赢得难得的一席之地。

                                  来源:解放日报















15 2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