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评论《探寻教育新模式 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习与评论《探寻教育新模式 培养应用型人才》
2023-05-10,辛老师
文章开埸白,一语中的:几个关键词:“培养"、专业知识”、“技能”、“临床思维”、“药师”,“满足”、“医疗系统”、、“专业技术”,“需求”。
这正是本人企盼已久的目标,要培养这样临床药学人材,得先有这样临床药学水平的全材的老师,但去哪里找?
通读全文:标题-1:借鉴临床医学专业经验;标题-2:加速人才成长;介绍规培方案的两大单位经验。 标题-3:机遇与挑战并存: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的“生源”复杂;表现:本科并不是临床药学专业,文章归纳“3 类学生”-(1)5年的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经历;(2)拥有“大药学”教育背景;(3)部分学生可能来自非医药专业院校的本科;
师资力量相对匮乏亦是挑战之一,规培资质的师资比较稀缺;毕业考核形式--暂未出台统一的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考核模式
点评 :
我是热衷于临床药学应用型研究,凡所想,所干的事儿,都是有临床出处的,只是本人才疏学浅,许多问题搁置多年,才有点眉目。例,感冒药中毒死亡-12年 ,头孢曲松--奥硝唑变色(6 年),葡萄糖注射液+青霉素钠--乳浊状(10年);未知原因过敏性休克(5 年)---药动学药效学理论研究应用总结(30年),药品说明书研究(40 年)--【1】,能解决的也只是部分,
某年,本人去某省抗生素学术年会,大会发言,题目是《抗感染治疗的有效性与“三个篱笆桩”理念“》。这个课,不是第一次讲,是多次讲,每次精神要点都不一样。”一个省级大区经理听课后说:你应该去大学里讲。他真是太高抬了!
临床药学和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总先走一步,临床药学后续跟进,无何如何,临床药学,总是赶不上临床需求。在思想理念上,各学科共融,多学科协作,才比较客观,可行。
文章最后一节有一句:相关部门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对这句话怎么理解?
为什么临床药学宏观上,讲得响,实际工作中,推行起来阻力大?这个“大”,部分来自实际相关领导,对“临床药学”概念上并不很准确,是上级检查需要开展临床药学,不是为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减少医药成本,利国利民,需要开展临床药学。因为,实际领导真正最关心的; 医药收入,减少医疗差错,直接与本单位,政绩和经济利益,直观可见,才比较热心。
其二,临床药学,应对面大。不是一个临床药师,就能应付得过来的。所以,各地临床药师向本人反馈,叫苦连天,某些领导,轻飘飘一句:最近怎么临床查房没去了?【2】一股脑儿,把“临床药学”相关的事儿,往临床药师头上压。这个报表,哪个不良反应,临床查床记录---,凡是医院各个临床科室出现“药”相关的问题,往往向 药师头上一推,就完,上级检查,没做好,也是临床药师工作,没有做好,主要责任在临床药 师。
这真是荒唐透顶的事。新冠疫情,死这么多人,怎么没见说,临床医生没把病人治好。一些医疗行政管理层的,在临床药学的理论认识,还是不深不透,湖途概念。互联网上,这类信息反馈,比较多见。
第三,临床药学培训毕业,就能完全胜任临床药学工作了吗?
还差远着呢?
今天,又收一咨询求助:
辛老师;我们最近临床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前用青霉素做皮试,结果阳性,后又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原液做皮试结果阴性,患者在院期间静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也未发生过敏反应,这是什么原因啊。临床用药须知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说明书均提及用青霉素做皮试,只有新编药物学提及可以选择原液做皮试的说法。那么我们如何规范临床在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选择青霉素还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做皮试呢。打扰您了。
怎么解释?这类事情临床可多了!
再说临床药剂学方面,更是没有几个人能胜任解决的,这是医院药学发展史上短板,需要几代人努力。
总之,这文章,为临床药师培训,开了个好头,后面的路可长呢!
2023-05-10,19:20,感言记录,完笔,辛老师
【1】做人,让自己高兴,让别人舒服!(顿悟)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7856213
【2】一个宁夏方向临床药师的来信诉苦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7673792
附件:原文全文:
关注药学教育
探寻教育新模式 培养应用型人才
**报,2023年5月10日(6)
临床药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临床药学专业知识、技能和临床思维的药师,从而满足医疗系统对临床药师的专业技术需求。然而,随着合理用药观念的普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以及群众就医需求的上涨,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临床药师一度“供不应求”。
标题-1:借鉴临床医学专业经验
2019年印发的《关于下达2019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卫生健康人才培养)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首次将临床药师纳入紧缺人才(临床药师)培训项目。
如何减少长学制教育资源的浪费,规范化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专业能力强、科研思维活跃的复合型人才?这是临床药学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无论是在临床药学学科的教材方面,还是在培养体系方面,均积累了一系列经验。我们希望,临床药学专业可以借鉴临床医学专业的经验,进一步丰富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临床经验,为高校和医院打造应用型药学人才。”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教授陈孝在“临床药学专业型硕士纳入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研讨会”上说。
标题-2:加速人才成长
此前,我国参与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群体主要为:具有药学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在医疗机构中从事临床药学工作至少两年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在校的药学专业学生难以参与该培训。
“在广东省,我们联合申请规培方案的两大单位是‘中山系’和‘南方系’的附属医院,主要依托单位为中山大学药学院和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规培基地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部主任李亦蕾说,“这几家机构的实力和优秀的师资力量是业内有目共睹的。我们希望能够率先成为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规范化培训的试点单位,让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前,真正拥有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能力,掌握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技能。”
这一模式创新,将使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接受良好院校教育的同时,向临床药物使用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看齐,得到完整的规培经历。
据介绍,试行方案中,有以下几个因素需要格外注意:培训基地要同时符合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的相关要求;师资队伍需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培训教材在参照全国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系列教材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李亦蕾给出的规培方案分为两个学年,第1学年是临床通科轮转,旨在让学员了解各个科室知识、内容。每3个月为1个“章节”,共4个“章节”。每个“章节”结束时,学员要接受1次小考。第2学年由带教老师带领学员进行专科培训。学员进入专科之前,要接受1次中期考核。在此期间,学员需要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如查房、书写教学病例、开展病例分析等。最后,毕业考核由理论考试、作业评审和实践考核3部分组成。带教专家参与考核过程,以确保学生能力达到预期目标。
“这是高校和医院的双赢,既能提升高校招生的影响力,又能把规范化培训落到实处,将规范化培训从‘入职后培训’向前推进一大步,打造应届生从学生到入职的完整闭环链条,提高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中山大学药学院院长胡文浩说。
标题-3:机遇与挑战并存
事实上,将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前置到院校学习期间,仍面临许多挑战。
“从我们的调研情况来看,许多高校的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其本科并不是临床药学专业。对于这部分跨专业的学生,是不是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和重点培养关注,值得考虑。”陈孝坦言。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毕惠嫦指出,一部分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拥有5年的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经历,一部分则是拥有“大药学”教育背景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来自非医药专业院校的本科。“在规培方案中体现这3类学生的差异化培养,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毕惠嫦说。
另外,师资力量相对匮乏亦是挑战之一。“目前,各个基地里拥有临床药师规培资质的师资比较稀缺,在职规培的教师已常年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今后,相关部门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通过培训体系或其他渠道将学校现有的师资纳入临床药师规培的队伍当中,为后续试点的推广提供更好的支撑。”中山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欧田苗建议。
欧田苗认为,根据目前高校的毕业考核形式来看,全国层面暂未出台统一的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考核模式。部分院校允许学生以案例或临床报告的形式毕业,但亦有部分院校仍要求学生以论文的形式毕业。将规培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后,管理制度中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尤其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要进行合理引导和规划。

最后编辑于 2023-05-10 · 浏览 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