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结核专栏及丁香园文献检索

发布于 2023-05-09 · 浏览 589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按:

学习“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专栏文献【359],搜丁备园部分文献,汇总,便于学习。

收集前期结核相关文献:

【1】特殊人群的结核病治疗,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7897990

【2】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该怎样谋篇布局?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5166991

【3】肝功能正常的结核病患者无需预防性用抗炎保肝药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535018

【4】抗击结核 决心依然坚定,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7416282

【5】求助:抗结核病药和甲硝唑有否体内相互作用影响;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32541624

【6】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7635451

【7】中国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专家 共识(2019年版)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2262881

【8】痰中找到抗酸杆菌就是肺结核吗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7000672


2023-05-09,收录,辛老师


359】走出耐药结核病治疗的四个误区

**报,2023年3月23日(8)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


文章-1:走出耐药结核病治疗的四个误区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张良基


 

近日,一名耐药结核病患者小缪(化名)带着母亲来医院就诊。原来小缪自去年初在外地被诊断为肺结核后,没有进行规范治疗,服药3个月后复查,不仅结核病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且感染了耐药结核菌。更令人揪心的是,他生病后住在家里,由于没有严格做好消毒隔离防护,导致母亲也感染了耐药结核菌,这让他懊恼不已。目前,母子俩在接受进一步治疗。


耐药结核病是指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临床疗效降低。耐药结核病具有传播性强、治疗方案复杂、疗程长、费用高、治疗依从性低、治愈率低、病死率高等特点。


一个普通肺结核患者治疗周期一般为6个月,而耐药结核病患者治疗周期长达18~24个月普通肺结核患者治愈率多在90%以上,而后者治愈率仅为50%~60%。此外,耐药结核病患者往往要长时间使用二线药物,价钱更昂贵,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做好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许多患者存在认知误区,影响了治疗效果,危害了患者健康。


误区1


耐药是因为用药太多


有些人望文生义,以为耐药结核病是因为用药多、时间久,才产生耐药,这是错误的看法。耐药的原因主要是感染了耐药结核菌或是用药不准确、不规范。治疗耐药结核病通常需要联合使用4种,甚至更多种类的药物,专科医生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误区2

症状消失或减轻就停药


耐药结核病治疗周期长,短时间用药后症状虽然能缓解甚至消失,但病灶内的结核杆菌并没有被完全杀灭。患者一旦擅自减药或停药,未被杀灭的结核杆菌可再次大量繁殖,导致结核病复发。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坚持全疗程、不间断规律用药。


误区3

害怕副作用,自行换药或停药


治疗结核病的药物有很多。常用的一线药物有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服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胃痛等不良反应。如果反应剧烈,应及时找医生处理,调整用药,不要自行换药或停药。另外,应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尿常规、胸片等,并按期送痰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4

耐药不好治,索性不治了


有的耐药结核病患者长期不规范治疗,反复发病,逐渐对治疗丧失信心。有的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注意个人卫生,不重视消毒隔离。这样的做法不仅会让自身病情加重,还会威胁他人健康。


对于这样的患者,医生和亲友首先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确信结核病是“防有措施,治有办法”的疾病,只要坚持治疗,一定会痊愈。同时,鼓励患者积极治疗,严格遵医嘱服药,帮助他们逐步改善症状,并减少对家人、照顾者的影响。


此外,要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患者应注意不对着他人咳嗽,不随地吐痰,最好单独住一间卧室,接触的物品等应及时清洗消毒,不与他人共用餐具。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应尽早开展预防筛查,以降低发病率。免疫力低下的易感人群,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等,要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提高抵抗力。鼓励大家合理增加营养,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文章-2:

孩子咳嗽总不好 小心结核病找上门

□江西省儿童医院 李岚 何美娟


儿童肺结核为初生至16岁儿童所患的结核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70%~80%为肺结核。儿童免疫力较低,容易发生严重肺结核、肺外结核病和血行播散型结核病,如肠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等。如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引起各系统严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大咯血、气胸、肠梗阻和脑疝等,可危及患儿生命。


儿童结核病

和成人结核病有何不同


与成人结核病不同,儿童结核病感染多为第一次。一般年幼儿童感染来自家庭成员,年长儿童感染来自公共场所。


感染结核菌后,儿童较成人更易进展为结核病。儿童初次感染结核病时,机体对结核菌具有高度敏感性,淋巴系统广泛受累,易发生全身播散。


儿童易患重症结核病,如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和干酪性肺炎,更容易有肺外结核病的表现,如全身播散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等。


儿童结核病的诊断较困难。因儿童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表现在精神不振、脾气急躁,或无故哭闹,也可有盗汗、脸部潮红、无力、食欲减退,所以早期的儿童结核病一般不易被发现。


疑似结核病

需要做哪些检查


病原学检查:能配合留痰的儿童,可收集痰液进行病原学检查;对于不能配合的幼儿,可以考虑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胃液等方式获取标本,合并胸腔积液的患儿也可留取胸水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免疫学诊断方法:皮肤试验:包括传统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和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皮肤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常见方法有基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的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以及基于全血培养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分子生物学实验:核酸扩增实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


影像学检查:怀疑肺结核的儿童均需进行胸片检查,胸片表现不典型者需进一步进行CT检查,必要时联合胸部增强CT、胸部超声进行诊断。


怀疑肺外结核,应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B超、相关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远离结核病

应该怎么做


结核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大家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预防感染。婴幼儿按要求接种卡介苗,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力。及早发现周围的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人员要尽早进行结核病筛查,并采取分室居住、消毒等措施预防感染,做好健康监测。尽量少参加通风不良、人员密集场所的活动。规律生活、平衡心理、合理膳食、适度锻炼。



文章-3

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 怎么办

□天津市海河医院结核科主任医师 侯志丽


目前抗结核药物分为两类:一线和二线治疗药物。一线治疗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等。二线治疗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链霉素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抗结核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


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服用抗结核药物过程中,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胃肠胀气,胃部不适、腹痛,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药物性肝损伤等原因所致。


轻、中度患者不必停药,对症处理即可。严重者可短时停用可疑药物,观察症状;若未减轻,应即刻就医,接受消化系统相关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减少药物用量或调整药物。


2.肝功能异常 在抗结核药物中,吡嗪酰胺、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钠、乙胺丁醇等可引起肝功能转氨酶的升高。若仅是转氨酶轻度升高,无明显症状、无黄疸,可密切观察,必要时可加用保肝药物;但是,如果转氨酶指标持续升高,且出现黄疸、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需停用可导致肝损伤的抗结核药物,及时进行保肝治疗。


3.皮肤药物不良反应 皮肤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为服用药物后皮肤瘙痒及皮疹,短则服药后30分钟,长则服药后1~2个月发生皮疹。一般首发于面部,再逐渐扩散至四肢、躯干部位,严重者遍布全身。停用可疑药物后,皮疹明显减轻直至恢复正常。重复用药或使用类似化学结构的药物,皮疹可再次发生,甚至更为严重。


反应轻微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后,一般数周后症状会消失,也可适当使用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严重者,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处理过敏反应,直至过敏状态好转,并及时就医。患者过敏状态完全恢复后,逐一试用治疗药物,对高度可疑的过敏药物原则上不推荐再次使用。


4.尿酸升高 结核病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出现尿酸升高,导致关节出现肿胀、疼痛等痛风症状。有些患者虽然尿酸升高,但并无痛风现象,当尿酸≥480微摩/升时应重视,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尿酸结石、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患者要及时就诊,请专科医生评估是否使用降尿酸药物或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


5.神经及精神系统不良反应 有些患者服药后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头痛、抑郁、自杀倾向、精神症状、癫痫(惊厥)、前庭功能障碍(耳鸣、眩晕、站立不稳)、听力减退、视觉损伤及视神经炎、味觉损伤(金属味)等。针对以上症状,可加用药物对症处理,也可以减量使用或者停用可疑药物,进一步调整患者治疗方案。


6.皮肤变色 氯法齐明是红色小药丸,它会导致服药患者皮肤变红或者变黑。患者在停药后的几周至数月内,肤色会逐渐恢复正常。如果无法接受治疗时肤色变黑,可以尝试减少光照,多食用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必要时可在医生的同意下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编辑于 2023-05-09 · 浏览 589

2 收藏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