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浙江何氏妇科流派诊治不孕症经验

发布于 2023-04-13 · 浏览 502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不孕症是临床疑难病,中医药对此有较好疗效,虽文献汗牛充栋,但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尚不满意。何嘉琳老中医(以下尊称何老)善于格物穷理,在继承流派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突出的临床疗效。本文试述其才思,解其精髓。

格物穷理

不孕症,一般认为病位主要责之肝、脾、肾,病机常见肾虚、肝郁、痰湿、血瘀,但实际上每每病因交互,病机错杂,证候多样,很难见到病机单纯者,若上述按此四者辨证施治,显然力有不逮。何老提倡:医者要具有出精入细、主次分明的能力,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疗效,为达此目的,一要勤求古训,充分汲取历代名家经验;二要借鉴西医,恰当借助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丰富中医四诊内涵,使四诊更加客观化、微观化,从而提高中医辨证论治的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在勤求古训方面,何老推崇《伤寒杂病论》,是书虽未专论不孕,但其六经辨证法度,确能有效指导临床对不孕的诊疗,尤其是《金匮要略》妇人三篇,可师可法。为丰富诊疗手段,何老主张上循《千金要方》《妇人大全良方》,上述方书医理古朴,方药丰富,但也存在病机简略,理法欠翔,甚至有方无证等不利于临床应用的缺点,如紫石门冬丸等方药如何应用于临床,仍是见仁见智。至《丹溪心法》化繁为简,提出“若是肥盛妇人……宜行湿燥痰……若是怯瘦性急之人……宜凉血降火”,何老认为朱丹溪“肥盛”和“怯瘦”两型过简,又有矫枉过正的缺陷。后世医家对本病分型论治探讨,日益清晰丰富,其中,何老尤为重视汲取王肯堂、张景岳、傅山3家论述。

在借鉴西医方面,何老强调首先要了解中西差异,西医主要在器的层面,中医则是道器兼有,中西医可以在器的层面结合。现代医学在器的层面不断深入,日新月异,因此,将西医诊病与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利用、借鉴现代医学,来丰富中医之器,最终达到器以载道,提高临床疗效。

致知取效

1.求子之道,莫先调经

何老推崇《证治准绳》“胎前之道,始于求子。求子之法,莫先调经。每见妇人之无子者,其经必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将行作痛,或行后作痛,或紫或黑或淡,或凝而不调,不调则血气乖争,不能成孕矣”之论,善于辨证分期,调经助孕。

经前宜柔润温养,常用肉苁蓉、菟丝子、巴戟天,因经前易兼气郁,治宜在温养基础上,加疏利温通,常加以柴胡、鹿角片、郁金等药;经期顺应子宫泻藏的规律,常加用益母草、茺蔚子、泽兰、路路通等药;经后血去阴亏,侧重养血填精,常用生地黄、熟地黄、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血虚易耗气,故常佐以益气养阴,如生脉饮等味;经间期氤氲萌动,宜在益肾填精基础上,增益活泼灵动之品,常用蛇床子、肉苁蓉、关防风、制香附、小胡麻等药。此原则适应面极广,尤为适合于排卵障碍所致之不孕。

排卵障碍多表现为月经失调,是不孕症中主要病因之一,包括西医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及卵巢储备低下等。

1.1多囊卵巢综合征

何老认为本病多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多分肾虚、脾虚,标实多兼夹痰湿瘀滞,故治疗多在健脾补肾基础上,兼以涤痰、化瘀、理滞,常加用石菖蒲、白芥子、姜半夏、陈胆星、焦山楂、虎杖、丹参等药。如,对于阴虚痰滞者,治以何氏加减瓜石汤:葛根30克、石斛12克、天花粉10克、鸡内金15克、白芥子10克、川牛膝15克、五味子5克。

1.2卵巢早衰及卵巢储备下降

何老认为,本病的发病以肾虚为本,肾的阴阳平衡失调为纲,肝脾心肺失调为目。禀赋不足,肾精不足,或加房劳伤肾,或兼嗔怒伤肝,或由忧思伤脾,或以心肾不交,或为肺肾阴虚,或至阴亏阳衰……阴阳失衡,天癸受损,冲任虚滞,血海不足,遂致本病。治疗时何老依据上述病机辨证选药,同时灵活运用何氏妇科调补奇经九法,善用血肉有情之品补养奇经,大补先天。

1.3 黄体功能不健

何老认为本病常为脾肾阳虚,气血不足,宜在辨证基础上,加温润补益之品。偏于肾阳虚者,常选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鹿角片等温补阳气;偏于气血不足者,常用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等大补气血。

2.求子之道,化瘀通络

何老强调,妇人以血为本,亦以血为用。情志拂郁,肝气郁滞,易致经络瘀滞;经产之际,将息失宜,或寒湿内侵,易致瘀血停留,胞络不通,因致不孕。正如《金匮要略》说:“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2.1 输卵管梗阻

胞络梗阻多发生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期,为继发不孕常见病因。每发于人工流产或宫腔其他手术之后,多因摄生不慎,或术中感染,湿毒内侵,胞络瘀滞所致。何氏创立“温通疏补”治疗大法,尤其适用于流产后者。清宫术后胞络“未病”之时,即与化瘀生新,佐以解毒、利湿,防瘀血停留,外邪内侵,此未病先防也。对于胞络已阻者,则强调把握好扶正祛邪的主次关系,在辨证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之品,次第用药:络阻轻者,以王不留行、路路通、皂角刺等草木先行;若久瘀宿疾,则更入蜈蚣、穿山甲、地鳖虫等虫类,入络搜剔。

2.2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

何老常引《景岳全书·妇人规》中“瘀血留滞作癥,惟妇人有之”,认为瘀血停留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的病理实质,瘀阻冲任、胞宫,故发为不孕。治疗原则也是要防治结合。“未病”预防方面,需顺应胞宫生理特征,经行、产后适当调血活血,顺应子宫泻而不藏的特征,防止瘀血留滞。“已病”癥瘕之时,则治以化瘀消癥,内服、外敷及中药保留灌肠乃至针灸相结合。外用常以何氏外用消痞膏。内服每推血竭为君药,多用何氏血竭化癥汤。加减善用花类,如经水少加番红花,经水多加荠菜花、檵木花,白带黄稠加七叶一枝花、白槿花、扁豆花等。

3.求子之道,以平为期

何老推崇《黄帝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之法度。对于现代医学不明原因不孕和免疫性不孕,尤其适合运用《黄帝内经》“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的治疗原则。何老认为,不孕之免疫失调因素可归属于中医阴阳失衡,气机升降,正如《儒门事亲》“夫妇人年及二、三十者,虽无病而无子,经血如常,或经血不调,乃阴不升,阳不降之故也”。

何老强调导致免疫失调、阴阳失衡、气机升降的中医常见病机有肾虚血瘀、气滞血瘀和湿热痰瘀互结等。临床当区别病情,审证求因,分而治之。大体上讲,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多属于瘀血,治疗上常选用丹参、茺蔚子、泽兰、益母草等;抗精子抗体阳性大多属湿热瘀滞,常用药物有苍术、黄柏、丹参、赤芍等;封闭抗体缺乏大多属脾肾不足,治疗注重健脾补肾,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熟地黄等。因肾主生殖,肾为阴阳之根,故治疗时应时时顾护肾之阴阳,常用菟丝子、枸杞子、桑椹、覆盆子等补肾助孕。

4.求子之道,调神同治

何老对于不孕症的诊治,非常重视男方因素和精神因素。何老常引用《千金要方》“凡人无子,当为夫妻俱有五劳七伤,虚羸百病所致”和“女人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嫉妒忧恚,染者坚牢,情不自抑,所以为病根深,疗之难差”之所论,在临证诊治女性不孕时,均及时检查男方,若其无病,则嘱其对女方多加语言宽慰和精神支持;若其有疾,则男女同治,每获佳效。

典型案例

患者某,女,31岁,职员,2008年12月31日初诊。

主诉:继发不孕5年。刻下症:平素偶有下腹不适,劳累后略感腰酸腹坠,经前乳胀,余无明显不适。舌淡红略暗,苔白略腻,脉细弦。妇检:宫颈中糜,触之易出血,宫体后位。经孕产史:平素月经先期3~4d,末次月经2008年12月8日,量中,5d净。2004年孕2个月自然流产后未再孕。辅助检查:2006年外院HSG提示:“双侧炎症,通而欠畅”。2008年1月外院输卵管通液提示尚通畅。丈夫精液分析为正常范围。

西医诊断: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2型糖尿;中医诊断:不孕症,月经后期。

证属:气虚夹瘀,胞络不畅。治法:补益脾肾,化瘀通络。

方药:生黄芪15克、太子参3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香附10克、淫羊藿15克、菟丝子15克、薏苡仁3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蚤休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皂角刺15克、路路通15克、生甘草5克。1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证治类前。

三诊(2009年2月28日):患者2009年1月29日月经来潮,月经先期4d,量中,无痛经。现乳房胀痛,舌淡红苔薄腻,脉略弦。辅助检查回报:支、衣原体(-),不孕不育等亦正常范围。方药:柴胡1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香附10克、淫羊藿15克、菟丝子15克、巴戟天10克、天冬10克、鹿角片10克、郁金10克、青皮6克、路路通10克、生甘草3克。7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继续前法。

五诊(2010年6月30日):近日B超发现左卵巢内畸胎瘤,其丈夫染色体异常,患者精神压力较大,已于某生殖中心预约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欲移植前调理。末次月经2010年6月11日。刻下:神疲乏力,口干寐劣,舌淡红苔薄,脉细弦。方药:太子参20克、生黄芪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菟丝子30克、夜交藤15克、合欢皮12克、当归身12克、牡丹皮10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蚤休9克、淫羊藿15克、巴戟天10克、穿山甲5克、皂角刺10克、路路通15克、生甘草3克。7剂,水煎服,日1剂。

六诊(2010年7月14日):末次月经2010年6月11日,停经35d,略感腰酸腹坠,舌淡红,脉滑尺弱,在移植前收获意外惊喜,7月12日自测尿妊娠阳性,7月13日查血HCG雌二醇、孕酮正常范围(HCG:6991IU/L,E2:201.7pg/mL,P:82nmol/L)。B超提示:宫内早孕。治以脾肾双补,固冲安胎。治疗后足月剖宫分娩一男婴,母子平安。

:患者堕胎之后,摄生不慎,湿邪内侵,瘀血留滞,伤及气血,损伤冲任胞络。湿邪内侵故舌苔见腻;瘀血内阻故见舌暗、脉弦;湿瘀互结,伤及冲任胞络,耗伤气血,故难再受孕。治宜补益气血,祛湿化瘀,通络助孕。首诊方中以太子参、黄芪益气,当归、川芎、赤芍调血,红藤、败酱草、蚤休解毒,薏苡仁、茯苓、泽泻利湿,三棱、莪术化瘀,路路通、皂角刺通络,淫羊藿、菟丝子培元,药味众而有序,旨意多而不乱,紧密切合病机,故能收效。随后的治疗中恰当采用中药周期疗法:经前多气郁,治宜疏利温通,常加以柴胡、鹿角片、郁金、青陈皮、苏梗等药;经后多血虚,宜着重补益阴血,常用麦冬、生地黄、熟地黄、石斛、枸杞子、女贞子等味;经间期氤氲萌动,宜加益肾填精,活泼灵动,常用菟丝子、蛇床子、覆盆子、枸杞子、肉苁蓉、防风等药。孕后脾肾双补,固冲安胎。本患病情复杂,包含了输卵管炎性梗阻、卵巢畸胎瘤、男方染色体异常等多方面因素。且长期不孕致使其精神压力极大,漫长的诊疗过程让其丧失信心,这些精神因素更降低了其自然受孕的能力。何老在该患者诊疗过程中,既准确把握病因病机,恰当组方用药,又极具耐心细致,时时安慰鼓励,这都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因素。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赵宏利、章勤、何嘉琳《浙江何氏妇科流派诊疗不孕症的学术经验》。

不孕不育||不孕症|不孕|女性不孕 (30)

最后编辑于 2023-04-13 · 浏览 502

2 13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