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张胜兵:乳腺癌患者,因心脏病放弃手术治疗,中医药四个月治愈
病例信息
注:以下病案为本人亲诊真实病案,仅供学习参考,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个人信息:文某,女,54岁
主诉:左乳疼痛半年,加重一月
现病史:患者因左乳疼痛,于3月份在武汉某三甲西医院确诊为乳腺癌伴腋下淋巴结转移。乳内可见一5×5厘米的包块,腋下可见一2.5×1.5厘米的包块,坚硬如石,乳头内陷,表皮无红肿,时有疼痛,因其有严重之心脏病,故而放弃手术治疗,经人介绍,到我处接受中医治疗。
症见: 其人纳差、寐差,大小便尚可,患者自觉怕冷。舌淡,苔白腻,脉弦偏缓而有结代。
分析处理
读完病案可知患者西医诊断为乳腺癌;主诉为“左乳疼痛半年,加重一月”,所以中医诊断为乳岩。自觉怕冷明显就是阳虚的表现。纳差、苔白腻则是脾虚生湿的表现。结代脉很多是反映了西医心脏方面的问题,但在中医认为,痰凝可以出现结代脉,热结可以出现促脉,在很多肿瘤病人身上出现了结代脉或促的话,在西医检查上,不一定有心脏方面的疾病。所以脉弦偏缓而有结代说明患者存在痰凝。所以该患者的证型为阳虚痰凝,治疗原则是温阳散寒、软坚散结,即增阳驱寒,调理她的体质,同软化和消除结块。经过辨证,我认为文女士的病适合用二贝阳和汤加味来进行治疗。
西医诊断:乳腺癌
中医诊断:乳岩
证型:阳虚痰凝
治则:温阳散寒、软坚散结
处方:二贝阳和汤加味
拟方:浙贝母15克、土贝母15克、熟地30克、肉桂3克、姜炭3克、麻黄3克、鹿角胶10克、白芥子10克、生半夏15克、生南星15克、生鸡内金15克、生山楂15克、生牡蛎30克、生鳖甲30克、柴胡3克、青皮10克、香附10克、元胡10克、桂枝10克、附子10克(黑附片)、薤白10克、橘核10克、炒五仙10克、远志10克、茯神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五味子10克、黄芪30克、人参10克、生甘草10克。七剂。
二诊:她食欲变得正常,吃饭香了,睡眠质量好些了,怕冷的情况明显有改善,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脉象由原先的缓弱变得稍强,疼痛也有所减轻。是以二诊改方,去掉香附、醋元胡、茯神,五味子,人参换成党参,黄芪减为15克。不过虽然文女士食欲好转,二诊方子里我还是留下了炒五仙,因为还需要它继续健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七剂
三诊:诸多症状基本消失不说,精神状况也有所好转,不再像之前那样忧愁、苦闷。继服七剂,以起到巩固作用。
四诊:再看文女士,表面上已经完全看不出她是一名癌症患者了,看起来很健康,精神状态特别好。到了这里,温阳散寒的治疗目标已经基本达成,接下来就要软坚散结,用攻伐药了。加三棱10克、莪术10克、丹参30克、枳实10克、红花10克、炒王不留行30克,再加上我独家秘制的“抗癌丸二号”
反馈:三个月后再做复查,发现文女士乳腺里的包块已经消失,临床治愈!文女士非常激动,她确诊乳腺癌的时候都快绝望了,那时候她完全想不到还有治愈的一天!
总结与讨论
在这个案例中,我用的方子是二贝阳和汤加减而成。
二贝阳和汤其实是我给它起的名字,实际上,它是在阳和汤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浙贝母和土贝母这二味药而成。浙贝母和土贝母合称为“二贝”,二贝在很多癌症,特别是乳腺癌上的运用很广泛。
二贝阳和汤我们后面再说,先说加味。
针对文女士的症状,疼痛用香附和醋元胡;食欲差用炒五仙;睡眠质量不好用远志、茯苓、茯神、五味子来安神;脉象偏缓气虚加黄芪30克、人参10克。同时黄芪和人参可以抵消方中用来破气、散结的青皮伤正气的副作用。
阳和汤加减可以治疗阴疽、痰凝,但凡是阳虚型、属于阳虚寒痰凝滞的病症,不拘是哪一类疾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骨癌、脂肪瘤等,都可以用阳和汤加减化裁进行治疗。
《外科证治全生集》有云:“夫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治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
意思是寒痰凝滞、寒痰凝结这种病,要用麻黄才能打开身体的腠理,要用肉桂和炮姜才能解决寒凝的问题。即使是再炎热的夏天,这三味药也不能少。
腠理开了,寒凝解了,那么气血就通了。气血运行之后,再用白芥子化皮里膜外之痰,痰毒也就随之消散。
文女士是寒痰型乳腺癌,需要加强方子的化痰和温阳的作用。
加强化痰作用,我在阳和汤的基础上,加浙贝母、土贝母、生半夏、生南星、生鸡内金、生山楂、生牡蛎、生鳖甲。
加强温阳作用,我加了附子、桂枝、薤白。其中薤白可以温胸阳,不管是乳腺还是肺上都可以用薤白。
至于十八反十九畏里的贝母配附子、半夏配附子,要辨证来看,在这个方子里属于相反相激,刚好对癌肿起到治疗作用,还对患者没有伤害。因此,我们在临床用药时要灵活运用,不能死脑筋地生搬硬套!
最后编辑于 2024-06-25 · 浏览 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