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每日一文】生命早期营养是菌群与健康之间的重要桥梁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 李菁
—— 写在“第五届纽迪希亚生命早期营养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
沐浴五月首都的温适气息,我参加了第五届纽迪希亚生命早期营养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主要围绕肠道菌群与过敏、共生元与免疫适宜、早产儿营养管理等议题,使我收获颇丰。
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当今世界性健康问题,发病机制包括卫生假说、生物多样性假说和微生物消失假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儿科过敏专家Nikos Papadopoulos教授指出,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健康发育对促进免疫系统成熟起重要作用,微生物管理应该成为过敏预防中的关键靶点,对于无法获得母乳喂养者,有益菌、益生元及其组合(共生元)可以帮助婴幼儿建立良好的肠道菌群,减少过敏发生。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达能纽迪希亚研发中心的肠道微生物学研发总监Jan Knol在人乳研究与生命早期肠道微生物发育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肠道菌群在免疫功能、肠脑轴与消化系统三者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中起主要作用,提出健康的肠道菌群带来健康生活,而菌群失衡导致相关疾病。Knol 教授还介绍了耐受肽的概念,它是既切断抗原性表位,又保留耐受性片段的部分水解肽段,含有耐受肽的部分水解蛋白与短双歧杆菌M-16V组合的配方粉可降低过敏原性,同时起到促进免疫适宜,可能有利于过敏预防。Th2应答倾向是过敏的免疫学基础,复旦大学儿科免疫学专家王晓川教授形象地把过敏称为免疫系统的“持续胎儿状态”,为了避免生殖排斥、维系生存,胎儿期Th1应答低下,而出生后环境、食物等外来不利因素造成婴幼儿Th1应答持续低下与过敏发生有关。因此,过敏预防是可能实现的,对于易感的高风险儿童,不应采取母婴饮食中食物过敏原的绝对回避,而应通过“禹疏”的方法更早地培养口服免疫耐受,包括给予无法母乳喂养者含益生元或共生元的部分水解配方、针对特异性抗原的口服免疫疗法(OIT)、4月龄开始谨慎引入所有食物等生命早期营养管理措施。
大会还邀请到慕尼黑大学儿科教授、前ESPGHAN主席Berthold Koletzko和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专家王丹华教授在“早产儿喂养”板块对生命早期营养的重要性、早产儿追赶性生长和中国早产儿营养管理现状与未来做了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
最后辟出的“生命早期1000天科普分享”圆桌讨论会在我国著名的儿童营养保健专家毛萌教授的主持下,由上海市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张婷教授、达能纽迪希亚公司、宝宝树和宝妈代表就为什么做、怎么做和如何做好医学科普展开充分讨论,台上台下、各方热烈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应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育儿阶段的妈妈提供最基本的科普资讯,首要保证内容正确,注重形式多样,并注意不加重家长的焦虑情绪。
总之,本次研讨会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吸引一线的儿科消化营养、儿童保健、新生儿等专业医生,称得上是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
【往期阅读推荐】

最后编辑于 2023-04-06 · 浏览 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