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病例分享|混吃7种感冒止咳药女子全身长满脓疱

公共卫生版版主 · 最后编辑于 2022-12-16 · 来自 Android · IP 天津天津
2521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1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近日,家住深圳的周女士(化名)出现了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在这种特殊时期,有不舒服可不敢掉以轻心,于是周女士马上到她家附近的诊所购买了阿奇霉素、克咳平、咳特灵等7种感冒止咳药。

将这些药混合吃了1天后,周女士发现面部有些红肿,还冒出好些小脓疱,但她也没在意,觉得可能皮肤有点小过敏。第2天,情况却没按照周女士的预期发展。她面部的红肿更加严重了,甚至眼睛都肿得“挤成”了一条缝;面部、腹部、背上以及四肢都出现了一片片红斑,红斑上还覆有密集的小脓疱,令人瘙痒难耐。除了皮肤上的变化,钟女士还出现了呼吸困难、发热的情况,甚至一度烧到了39℃。

感觉到不对劲,周女士立即到深圳市人民医院就诊,经皮肤科医生查看,并结合了周女士之前的用药史,医生判断这是一种重症药疹——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建议周女士立即住院治疗。

病急不要乱“投药”混吃容易出现大问题

接诊周女士的皮肤科郑利雄主任医师介绍,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由于其特殊的免疫功能和覆盖体表的优势,常常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信号灯”,药疹即是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

周女士所患的“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是其中一种重症药疹,又称中毒性脓皮病。其病因主要跟药物过敏、感染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红斑基础上覆盖密集针头大小脓疱,伴有瘙痒或疼痛,严重者可累及黏膜或内脏系统,出现肾衰竭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所幸的是,一般情况下,该病具有自限性,病程比较短,如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当停止服用可疑药物后,7-14天即可痊愈。周女士就诊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后,经抗过敏治疗和对症治疗,很快就痊愈出院了。

郑利雄提醒,叠吃、混吃感冒药并没有所谓的1+1>2的功效,而有着1+1>2的风险。除了导致药物过敏外,混吃药物还可能导致这些药品不良反应,碰上哪一个可能都比感染新冠还麻烦。这些损伤包括:

●急性肝损伤

感冒药中引起肝损伤的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常说的扑热息痛,它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非处方类药物,许多常见的复方药、“中成药”中也含有该成分:白加黑、新康泰克、三九感冒灵、感康、复方小儿退热栓、维C银翘片、头痛粉等等。如果同时使用两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容易造成对乙酰氨基酚摄入过量(>2g),从而导致急性肝损伤,严重会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急性肾损伤

吃药后,药物会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大多数要通过肾脏排到体外。当抗生素使用过量、疗程过长时会造成肾脏损伤,而解热镇痛类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也有一定肾毒性,过量服用也可能导致急性肾脏损伤,甚至造成肾衰竭,危及生命。

●胃黏膜损伤

很多解热镇痛的感冒药含非甾体类成分,如维C银翘片、扑热息痛、安乃近、布洛芬、泰诺等。这些药物能够对发热、缓解头痛和肌肉酸痛发挥良好的功效,却对胃粘膜有损害,容易造成慢性胃病复发或急性发作,甚至诱发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也会因此出现胃痛、恶性、呕吐甚至黑便、呕血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神经障碍

含有氨酚烷胺类、氨酚黄那敏类等成分的感冒药(如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含有咖啡因,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服用此类感冒药时可能会出现失眠、不安、心动过速等症状。由于这些成分在体内主要由肾脏过滤,随尿液排出,尿毒症患者、肾功能不全代谢障碍者,若超量使用该类感冒药,容易导致毒素堆积体内,引起代谢性脑病,出现躁动、幻觉、谵妄、精神异常等严重神经障碍症状。

过敏症||过敏 (133)
药物性皮炎||药疹 (44)
急性泛发型发疹性脓疱病型||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5)
药物不良反应 (23)
坏疽性脓皮病||脓皮病 (5)
纠错
2 7 5
同行评议(0)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病例完整NaN
临床实用NaN
诊疗科学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