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抗击结核 决心依然坚定

发布于 2022-11-30 · 浏览 678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16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关注结核病防治

抗击结核 决心依然坚定


**报,2022年11月21日-4版


本*** 张磊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22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无论是新发结核病患者数量、耐药结核病患者数量抑或是结核病死亡人数,都较往年有所上升。11月15日,北京大学在京举办“坚定目标,推进终止结核病的国际承诺”研讨会。会上,相关专家围绕《报告》内容以及如何实现终止结核病目标等问题进行了分享。


全球患者数双增加


《2022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估算,2021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1060万名,较2020年增加4.5%;2020—2021年,耐药结核病负担增加了3%,2021年有45万个耐利福平结核病新病例。这是多年来首次报告结核病患者数和耐药结核病患者数双增加。此外,结核病死亡人数也有所增加。2021年,全球160万人死于结核病,超过2020年和2019年死亡人数。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技术官员陈仲丹博士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持续对结核病诊断、治疗的可及性和结核病负担产生影响。在结核病防治领域,全球有世卫组织《终止结核病战略》(2016—203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016—2030年)、联合国结核病高级别会议2022里程碑目标等3个主要战略/目标,其中2022里程碑目标已近在眼前。


完成的情况如何?陈仲丹介绍,2022年里程碑目标是2018—2022年要治疗4000万名结核病患者,而截至2021年年底,全球治疗了2630万名患者,仅完成目标的66%;对耐多药、耐利福平结核病患者治疗的目标是150万名,目前只实现了不到65万名,完成率为43%资金方面更是远远不足,2022里程碑目标要求,每年的诊断、治疗、预防等结核病基本服务经费支出目标为130亿美元,但实际上,完成最好的2019年也只有60亿美元;研发经费不到全球目标20亿美元的一半,每年仅为9亿美元。


“可以说,我们在2019年前取得的进展已经放缓、停滞甚至遭到逆转。”陈仲丹说。


虽然新冠肺炎大流行让结核病防控脚步放缓,但这份报告中也有不少好消息。陈仲丹表示,结核病治疗效果没有出现恶化,治疗成功率、完成率等指标有所改善,其中耐药、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仍在稳定上升,达到60%。此外,研发创新方面也取得快速进展,有很多新的诊断方法、技术面世并投入使用。其中,性能优于传统的皮肤实验的结核菌感染皮肤实验推进了3种;截至2022年9月,有16种疫苗进行临床试验,包括一期4种、二期8种、三期4种。


关口前移是关键


过去3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正常医疗秩序造成冲击,但中国抗击结核的决心依然坚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控制中心主任赵雁林介绍,要实现既定目标,亟须创新手段、综合施策,其中关键的一步就是关口前移,采取主动发现措施,对亚临床期结核病和新近感染者给予早期干预


赵雁林表示,结核病的发生通常要经历暴露于结核菌环境、潜伏感染、前驱期、亚临床期和临床期等几个阶段,最终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由于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发病隐匿、暴露史不清,结核病往往溯源困难。因此,通过主动筛查,发现亚临床期和新近感染者等高危人群,并给予早期干预尤为重要。“让其不发病或者少发病,也就减少了后续社区传播风险。”


无结核社区”创建行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赵雁林介绍,所谓“无结核社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常住人口结核病发病率低于10/10万的社区。“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社区是起点,从创建‘无结核社区’逐步到‘无结核区县’,再到创建‘无结核城市’‘无结核省’‘无结核国家’,这是实现终结结核病目标的中国路径。”


如何创建“无结核社区”?除了主动筛查和预防性治疗,赵雁林认为,还要开展社会动员和健康教育,对患者和新近感染者给予规范诊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给患者提供心理和营养支持,全方位关怀患者。


创新筹资支付方式


结核病特别是耐药结核病治疗周期长,患者经济负担重,这也导致结核病防控目标难以实现。


为减轻患者负担,浙江省衢州市推出了结核病患者治疗“零负担”的政策。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陈彬介绍,衢州市针对老年人发病率高、患者早期发现困难等问题,开展了结核病防治提升年行动,目标是把结核病发病率从2021年的67/10万降到2025年的55/10万


为实现这一目标,衢州市实施了“主动筛、免费治、住院补”3项核心防控措施。


“主动筛”是指对65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免费筛查肺结核,每人配套55元经费,纳入衢州市十大民生实事;“免费治”是在浙江省提出的耐药结核病患者自付比例低于10%的基础上,通过财政兜底解决耐药患者的费用;“住院补”是指通过协商,在结核病患者隔离治疗7天的基础上,每人每天再财政补助600元,补贴医院感染科住院成本,让患者住到转阴为止。


陈彬说,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通过主动筛查,发现了不少结核病患者,估算每年可以避免5000人被感染,3年可节约经费1.5亿元以上。此外,早期筛查出许多肺气肿、肺炎、肺部肿瘤等其他疾病患者。而“免费治、住院补”解决了患者的后顾之忧,使患者住院率提升,治疗效果也进一步改善。


研讨会上,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高级政策顾问汪宏介绍了我国在结核病卫生筹资和支付方式上进行的尝试和探索。汪宏介绍,盖茨基金会在中国开展了近15年的结核病防控工作,并在不同项目中开展了支付方式和筹资渠道试点。比如,一期项目针对耐药结核病服务引进了按病种付费方式,二期、三期项目开拓了多渠道筹资方式,并把病种支付方式引入普通结核病与耐药结核病服务的费用支付。在宁夏结核病项目(2009—2015年)中,把按人头付费的方式引入基本卫生服务和患者管理。

最后编辑于 2022-11-30 · 浏览 678

2 1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