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鼠皮下移植瘤技巧及相关经验
本文是收集了近年来丁香园上面的各种小伙伴们的留言及其在操作过程中的相关经验,收集不易,麻烦给个小叮当,谢谢๑•₃•๑!
实验室常见成瘤细胞
常规较容易成瘤的细胞:Hep-G2(肝癌),Hep2(喉癌),NCI-H460(大细胞肺癌), A431(表皮癌),SK-OV-3(卵巢癌),MCF-7(乳腺癌)SKBR3, A375/B16-F10(人黑色素瘤细胞),SGC7901 人胃肿瘤细胞 ,KB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
可以成瘤但是比较慢的细胞:CNE(鼻咽癌),A549(肺癌), SPC-A-1(肺腺癌), HT-29(结肠癌),BEL-7402(肝癌),MDA-MB-231 乳腺癌 , CT26 (小鼠结肠癌细胞 ),SH-SY5Y (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 , U251 (人胶质瘤细胞) , BGC-823(人胃癌细胞) ,PC-3 (人前列腺癌细胞)
一些比较有争议的细胞:Hela(宫颈癌),HCT(人回盲肠癌细胞/人结直肠癌腺癌细胞)。其他:BMSC(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裸鼠成瘤实验技巧
裸鼠的选择
实验室常用的是BALB/c-nu裸小鼠 ,随着裸小鼠年龄增长或有关因素的影响(如病毒感染),裸鼠体内正常T细胞会增加,故接种肿瘤实验一般采用4--6周龄的裸鼠。
裸鼠成瘤实验技巧
1、细胞的状态是成瘤实验的关键,所以细胞生长状态一定要好,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细胞达80-90%左右密度为宜。收集细胞前一天晚上更换新鲜培养基。
2、胰酶消化细胞后用预冷的PBS洗两遍,目的为去除细胞中残余的血清。
3、用PBS或者无血清培养基吹打细胞沉淀至合适的浓度,一般皮下瘤接种的细胞量为1-5×10^6个细胞/支,接种体积为0.1-0.2ml,因此细胞悬液的浓度为1-5×10^7个细胞/ml,如若有条件的实验室,也可以加基质胶以加速瘤块的生成,基质胶与PBS或无血清的比列为1:1。
4、细胞消化后应尽快接种到裸鼠皮下,一般尽量在半小时内完成(如果接种量大,可以分批接种),途中将细胞悬液放在冰上降低细胞的代谢以保持细胞的活性。
5、选择的裸鼠一般在4-6周龄,体重16-18g左右,种植部位选择血供丰富区域,如腋窝中后部。
6、接种前用枪将细胞悬液充分的吹散,防止细胞成团而降低细胞成活率,并且导致小鼠接种细胞数量的差异过大。
7、接种时,针头在皮下进针深一点,约1cm深,针头在皮下左右滑动几次,以便细胞接种成团,减少注射后细胞悬液从针眼溢出。
8、如何保定裸鼠?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紧裸鼠颈背部皮肤,小拇指夹住裸鼠尾巴。
9、接种后1-2周左右可以见到皮下开始出现肿块。
10、根据肿瘤细胞的特性和接种细胞的量,一般皮下成瘤的周期为1-2个月。肿瘤不宜生长过大,一般不要超过2000mm3。
11、肿瘤大小测量一般为1周两次,游标卡尺测量肿瘤最长和最短部位。V=1/2*a*b2 (a为长轴,b为短轴)。
12、皮下瘤取下后一部分冻液氮用作以后提蛋白和RNA,一部分福尔马林固定用做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
常见问题及解答
1、这个实验为什么用裸鼠而不用普通的老鼠或者小白鼠?
裸鼠成瘤实验用的裸鼠,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胸腺等免疫器官,它的免疫力几乎为零,对肿瘤细胞没有免疫作用,易于成瘤。
2、瘤块长起来又消失?
肿瘤块先缩小,后变大很常见,很可能是炎症反应,肿瘤细胞被小鼠自身吸收,继续观察肿瘤细胞吸收之后是否经过几周还能长出来,长不起来建议换鼠。
3、是否可以在一只小鼠进行多个点接种?
不可以,一只老鼠就只能接种一个点,因为一个老鼠身上有多个肿瘤块的情况下,可能会相互影响。
4、肿瘤长不出来是怎么回事?
第一:肿瘤生长周期很慢,一周开始生长肿块,大约需要1~2个月才能长成肿瘤;
第二:可能是细胞状态差,活力不好,或是肿瘤细胞不易成瘤,需加入基质胶辅助或增大接种量或更换细胞系;
第三:一方面可能是小鼠周龄太大,或小鼠免疫排斥,建议更换免疫缺陷程度更大的小鼠(Nod-scid小鼠)。
5、肿瘤体积相差很大,大小不一?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肿瘤都能够长得均一形态。其次,这可能跟小鼠周龄及接种细胞量不一致导致,建议重新接种。
细胞株移植瘤模型(cell derived xenograft, CDX),即将体外传代培养的肿瘤细胞接种至免疫缺陷小鼠,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裸鼠成瘤。裸鼠成瘤实验,即在裸鼠皮下注入肿瘤细胞,观察肿瘤的形成、发展及抗肿瘤药物的效果。
动物选择
一般选择4-6周龄Nude裸鼠,需要提前到SPF环境中适应1周。
接种部位与接种细胞量
接种部位常为皮下,静脉或原位;细胞量一般是5*106个/200ul,但是不同的细胞系的接种量略有差别。
成瘤时间
皮下接种的细胞一般会在1-2周成瘤,一般不会超过1个月;尾静脉和腹腔接种的细胞一般也是1周左右,需要密切观察动物的体重与状态进行判断。
为什么肿瘤不长?
如果细胞接种后超过预期的观察时间仍未成瘤,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排查原因:
一是细胞活力,细胞活力是影响肿瘤形成的重要原因,活力不够不能成瘤,因此细胞消化下来PBS清洗后要尽快接种;
二是动物选择,选择的裸鼠周龄不宜过大,否则也会增大成瘤难度(如果还未成瘤建议更换缺陷程度更高的Nod-scid小鼠,NOG小鼠);
三是饲养环境,环境影响动物状态,状态差的鼠容易发生死亡,不易成瘤。
为什么瘤子长起来又消失?
很可能开始我们观察到的肿瘤是炎症反应,到后来肿瘤细胞被小鼠自身吸收,需要继续观察肿瘤细胞吸收之后是否还能长出来,长不出来建议分析上述原因重新实验。
需要观察什么?
在肿瘤长出后,需要密切观察动物的状态,体重和瘤体积。瘤体积的测量一般采用公式V=ab2/2进行计算。动物体重的增加活着减少量,直接反应着动物的整体状态,评估肿瘤是否出现转移等。
如何判断肿瘤是否出现了转移?
第一:病理剖检。如果肿瘤出现了转移,在肝脏或者肾脏等组织上肉眼可见明显转移灶。
第二:小动物活体成像。如果接种的肿瘤细胞带有荧光标签或者荧光素酶,可以借助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进行观察瘤细胞的大小和转移情况。
第三:小动物核磁。小动物核磁技术可以更明细那地观察到肿瘤细胞在肝脏,肺脏或者其他器官的转移情况
1。成瘤能力取决于:
1)细胞的传代数 (passage number), 一般不要超过15代。尽量保证在注射前3天传代细胞一次,一定要在注射前一天更换新的培养液------都是为了保证细胞分裂增长保持在幂次方时期内!!
2)细胞系本身的成瘤能力,这个不同瘤细胞天差地别。
3)细胞注射数量。一般比较保险的是 从0.5x106起, 到 1X107, 细胞数量同时取决于1)和2)
4)细胞注射前应该trypsin 消化完了,重悬于冷的无血清培养液---即,比如你平时用DMEM(红色,因含有酚红)+血清+抗生素,那重悬细胞是就用没有酚红同时没有血清的DMEM---透明,无色的。效果比PBS好。
5)重悬的细胞一定离心洗一回,再用上述培养液重悬。目的是尽可能去掉血清成分,减少抗原。
6)注射部位:本人经验---注射在脖颈处两耳后方,成瘤速度似乎要比大腿侧上方快一些。如果你的细胞系很容易成瘤,那注射到哪里都容易长;如果细胞系很不容易成瘤,那就挑2只试试上述方法。
7)注射皮下的精准度,这个就靠个人找机会上网,或向别人学习了。 注射的细胞液不能有泡沫,否则容易形成众多小颗粒聚集在一起一样的瘤,测量起来看麻烦。
8)最重要的,对凡是成瘤有困难的细胞系,绝对建议去买Matrigel 或BME。 我不知道中文产品名,自己去查。但是这个是增加成瘤度的关键。其主要成分是细胞间质和IV型胶原。用的时候和细胞悬液混合,1:1注射到皮下。Matrigel 本身大约12天内会被老鼠身体吸收完毕。 建议期间每天观察,一般12天-14天后,会有小瘤出现。
9)如果用了8,成瘤还很慢,那就建议对你拿到的瘤,进行体外细胞培养。用这个二次培养的瘤细胞再去打老鼠。这样完全消除了免疫排斥的可能,成瘤能力几何数增加。
10)实验用鼠理想年龄4-6周,我取5周。
瘤子长不出无非两方面原因,老鼠或者细胞。关于裸鼠,楼上已有描述,接种部位和接种年龄。一般来说,左侧前肢靠近心脏,血供会比较丰富,容易生长新血管。虽然文献都报道在腋窝注射,但如果局部皮下组织致密,会相对容易形成浓聚的小包块,容易达到有效的细胞浓度。裸鼠周龄不要小于四周,否则动物可能不能耐受,过早死亡,也不可大于六周,否则免疫力会增强,不容易形成肿瘤。如果以上都不能成瘤,实验室之前又没有固定protocol,动物可以尝试NOD/SCID。细胞数量每个细胞株不同而有不同剂量,恶性程度高,有些胶质瘤,4次方就已经足够了,有些难长的,恐怕7次方都嫌不够。但一般达到2×10的7次方就不能再往上加,因为细胞悬液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再往上增加细胞可能在注射时针管会对细胞有物理损伤。细胞悬液大概是一个注射点150微升左右。另外,还可以添加matrigel,理论上可以促进成瘤。
我做的是结肠癌模型,hct116细胞。实验室离动物房也要二十分钟的车程。裸鼠接种模型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一下是我的造作方法,仅供参考。
PBS调节细胞浓度至0.5*10^7,每只打0.2ml于裸鼠右肩胛部皮下。细胞在运送的过程中我是找了一个保温盒,里面放了两个冰袋,然后把细胞分装在试管里放进去。注意细胞不能直接贴着冰袋,最好用试管架,让试管和冰袋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接种的方法:第一次接种了四只裸鼠,大概十天左右已经差不多长到5mm左右,但是肿瘤大小差异比较大,这样会对试验分组造成很大的影响,于是我就把这四只老鼠的移植瘤取出来置于PBS中,剪碎,大概剪成1mm^3左右,然后移植到其他老鼠的皮下。大概四天就可以成瘤了。
个人觉得这样做的好处是成瘤快,培养细胞少,成瘤大小相对比较均匀,而且成瘤率比较高,我的是100%成瘤了
裸鼠种植瘤需注意:
1、肿瘤细胞的状态
2、细胞的数量:每只注射 2X106-107
3、裸鼠的选择:5-8周龄
4、种植部位:血供丰富区域,如腋窝中后部、腹股沟中上部。
短途运输细胞不能用冰的,细胞生长状态会受很大影响。
不能用培养基悬浮细胞进行接种,因为血清会引起免疫抑制,不利于肿瘤细胞的增殖,建议还是pbs吧。
我们短途运送细胞就是用手暖这就行了,保持37度很有必要!
我做过用PBS悬浮接种的肿瘤细胞,从消化道接种注射2-3小时的间隔仍然接种成功,如果不是偶然,应该说明至少2小时之内应该没问题。
接种细胞数可以试试10,000,000再大也没必要了
2.由于细胞数量特别大,消化细胞加处理需要半个多小时左右,后续正式实验细胞需要运送到动物房路程大概一小时多,怎么确保细胞活性呢?
细胞计数定量后重悬在预冷的PBS中,置于冰上运输。2-3小时内,细胞活性不会受到影响。你还需要考虑注射时间,如果小鼠量大,可以分上下午两批做。
有时为了增加成瘤率会加入基质胶,这个时候绝对不可以放于37度。
3.貌似MCF7不容易长瘤,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成瘤率?组织块法会好点吗?
MCF7细胞成瘤需要维持一定雌激素水平,需要提前一天皮下种植雌激素缓释片。
4.用的50ml培养瓶,一般细胞长到百分之多少接种比较好?接种以后大概多久可以看到瘤子?
细胞密度在70%左右收。
我很久之前做的实验了,剩下具体数量和时间问题我需要查找一下记录,稍后更新。MCF-7动物模型不是很好建立,最好做一下预实验。
小鼠肿瘤一般来说接种的时候一定要定位于皮下,不能在皮内也不能在肌肉内,在这两个地方不但肿瘤生长速度会受到影响,而且也像以上很多人提到的,剥取肿瘤的时候会很痛苦,事实上,几乎大部分的小鼠皮下肿瘤在试验结束后剥取肿瘤的时候都比较痛苦。
相对来说,人肿瘤裸鼠移植瘤模型在这一点上就好多了,绝大部分肿瘤在剥取的时候都很easy,最快的时候剪刀只要剪两刀就能够剥下一个肿瘤。既然裸鼠模型不涉及到剥取肿瘤的问题,我在以细胞悬液接种裸鼠皮下肿瘤模型的时候有一点心得与大家共享:一般来说,裸鼠的皮下非常松,如果接种的时候细胞悬液注射在皮下,会形成松散的一大团细胞液的包,而且随着动物的动作,这个细胞液的包也会变形、移动,最后经常是长出来的肿瘤形状不规则,或者大小非常的不匀,甚至还很容易出现好几个小瘤的情况。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我一般进针后,会稍微往上用力,使针进入到真皮层,这个时候会感觉到针头前进的时候阻力特别的大,到达接种位置后,注射的时候阻力也比较大,但是可以看到细胞悬液鼓出来的一个圆圆整整的皮丘,非常的均匀,而且也不容易移动或者变形什么的。需要注意的是:一、细胞浓度要大一些,否则有些肿瘤的生长会偏慢;二、进针时候的感觉需要多练几次,准确地在真皮层内移动并不容易,很容易戳穿皮肤,进针的时候手上要用暗劲,不能硬捅,这个手感比较重要。
肿瘤悬液用无菌药瓶盛放,置于冰盘上就行(摄氏0度),因为是用生理盐水稀释的根本不用担心会结冰。细胞也没有显示受0度影响的迹象,用台盼篮测试90分钟也没有明显死亡。每次抽取的时候拿起轻轻振荡一下就可以了。可以不用抽打。
做肿瘤实验时,除以上提到的外,还应对肿瘤生长潜能进行检查,就实体瘤而言,对照组从接种至解剖之日,瘤块重量应均匀分布在最小和最大范围内。若对照组中20%小鼠的肿瘤小于400mg或平均重量小于1g,均为肿瘤生长不良,实验数据应作废。
2.若对照组小鼠死亡超过本组小鼠总数的20%,本次实验也应作废。但必须追究死亡原因,可从选择的瘤源,实验动物自身情况及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加以考虑
楼上的说法很对,要想使接种的实体瘤大小均一,所制备的瘤细胞悬液一定要成均相,接种时必须要不断混旋,故最好有1人专门做这道程序。
2.接种速度要快,从瘤细胞悬液的制备到接种完,最好不要超过1h, 如果实验动物实在太多(大于100只),可能的话,最好分批接种。
3.接种部位要准,我们现在一般接种于小鼠腋窝皮下,因此处血供丰富,接种手法(进针深浅)要一致,也是实体瘤生长均一的必备条件之一。
4.整个过程必须严格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而确保肿瘤良好地生长。
5.实验动物的选择和接种细胞量的多少,也直接影响实验的成败,所以在开始做实验之前,心中必须有数。(待续)
用细胞接瘤时,特别瘤液细胞浓度很高之时,细胞容易沉积,造成细胞分布不均。接瘤时,一定要上下颠倒装有瘤液的试管几次,混匀细胞,而不宜使用剧烈吹打的方法(容易造成细胞损伤)。最好每接种一只,注射器抽吸一次瘤液。
2、接瘤之前,最好在鼠的身体定好位,如用碘酒作接瘤位置标记。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肉眼和操作误差,导致接瘤部位不一致,而使肿瘤生长的位置不同。
应尽量细心规范操作,减少实验误
步骤如下:
(1)细胞悬液的制备
①MDA-MB-231贴壁细胞: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消化,离心,倒掉旧培养基,重悬于PBS中,用PBS(除去血清)洗细胞两遍,与Matrigel胶(Matrigel胶提前半天放在4度融化)按1:1比例混合(冰上进行),调整细胞浓度为1×107/ml,取0.1ml注射于裸小鼠第二对右侧乳腺皮下。
裸小鼠接种
提前一天准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同时称量小鼠体重,体重应无统计学差异。
①将生长状况良好的裸小鼠随机取出6只作为空白组,其他均为实验组;空白组接种0.1mlPBS和Matrigel混悬液。
②接种肿瘤细胞。接种前,对裸小鼠接种部位皮肤选取碘伏消毒液(棉签擦拭,由里往外擦)进行常规消毒。
③取上述单细胞悬液0.1ml分别于裸鼠腋部皮下缓慢注射,顿口朝上,倾斜20度,切勿垂直。注射后用消毒棉签轻压片刻,避免细胞顺针口流出,可见接种处皮肤稍隆起,随后将裸鼠放回隔离器。
操作注意:先用移液*或吸管混匀细胞悬液后取0.1ml,排去针头内空气,一手用顿头的镊子轻轻拎起注射部位的皮肤,不要扯到肌肉,一手拿着注射器从进针部位(注射部位应距离进针部位1cm远)向前穿刺约1cm,缓慢注射,顿口朝上,倾斜10-20度,注射之后停顿几秒,缓慢退出针头,尽量避免漏液。然后用消毒棉签轻压片刻,避免细胞顺针口流出。可见接种处皮肤稍隆起,随后将裸鼠放回饲养笼。注射器在皮下走一段再注射,注意针头稍微动一下,能动说明在皮下,否则可能在皮内或者肌肉内。注射完后等到所有裸鼠苏醒可以正常活动以后离开实验室。
④每日观察裸小鼠饮食、精神、活动状况及体重变化,观察肿瘤种植部位有无感染、肿瘤生长后有无自然消退。
⑤⑦⑧种植后待接种部位出现明显的肿瘤结节(一般7-10天),结节质地较硬后,每3天一次测量肿瘤大小,并记录裸小鼠肿瘤形成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
⑥用游标卡尺测定肿瘤大小,并测量肿瘤最长径(a)及其垂直方向最大横径(b),按公式V(mm3)=ab2/2计算肿瘤体积。
需要注意的是:1.基质胶需要提前放在4度,一定要提前,因为它对温度很敏感,温度一旦升高,融化的就不彻底,会变成粘稠絮状,效果也打折扣,和细胞悬液混合以后正常的应该是均一溶液,质地不粘稠。
2.接种体积不要超过0.2ml,不然接种的时候很容易漏液。0.1ml刚刚好,0.15ml也可以。我试过几次0.2ml都会漏液出来。当然这只是针对皮下接种。接种完以后一定要拿棉签多按一会儿,防止感染。
原位移植肿瘤模型的制作
1.肿瘤的来源:人的胸腹水,手术切除的肿瘤,小鼠自发或诱发的肿瘤,或者已经建系的肿瘤细胞株。
2.移植瘤的建立一般是选择自发瘤或诱发瘤组织块,或人的原代肿瘤细胞为佳。
已建立的肿瘤细胞株经过多次传代后,其生物学特性已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如形态学上的改变、恶性程度以及转移特性的变化等
3.移植瘤的接种方法
1)腹水瘤移植接种法
2)实体瘤移植接种法
(1)小块接种法
(2)肿瘤组织浆接种法:
(3)培养细胞接种法
4.腹水型肿瘤模型的制作
常规复苏肿瘤细胞并培养,取指数生长期肿瘤细胞,离心收集,显微镜下细胞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1×107/ml,取健康小鼠,无菌条件下每只小鼠腹腔接种细胞悬液0.2-0.5 ml,约8-10 d成腹水瘤。
5.皮下肿瘤模型的制作
1).细胞接种法:取腹腔接种肿瘤细胞7-l0d 、腹水生长良好的小鼠脱颈处死,无菌抽取腹水以生理盐水稀释调整细胞浓度为1×107/ml(一般以生理盐水l:2-l:3倍稀释),每只0.2 ml接种到小鼠腋窝皮下,建立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抽出的腹水应为白色之浓稠液体为佳。.直接将体外培养的指数生长期肿瘤细胞,离心收集,显微镜下常规细胞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1×107/ml,取健康小鼠,无菌条件下每只小鼠皮下接种细胞悬液0.2 ml。
2).组织块接种法:先用细胞接种法建立皮下肿瘤模型。 选择接种后7-l0d,肿瘤生长旺盛且无溃破的动物,脱颈处死后消毒操作部位皮肤然后切开,选择生长良好的瘤组织置于无菌平皿内(平皿内放置少许生理盐水或细胞培养液)。将肿瘤组织剪成2-3mm的小块,向无菌套管内塞人一小块,接种于健康动物前腋窝皮下,整个接种时间应尽早可能短,一般不应超过30min。如接种动物数较多,可制成细胞悬液进行接种,以上法切取生长良好的癌组织,剪成小块,用无菌玻璃研磨,磨匀后装人无菌容器内,加生理盐水稀释l:3-l:4的瘤细胞,每个动物接种0.2ml。
6.移植性肿瘤模型的优点:1).可以使一群动物同时带有相同的肿瘤。
2).肿瘤生长速率比较一致,个体差异较小。
3).接种的成活率高,接近100% ,对宿主的影响也类似,易于客观的判断疗效。
4). 肿瘤形态、生长率、对药物的敏感性、动物的死亡时间等非常相近。
7.皮下移植性肿瘤的缺点:1).皮下移植肿瘤生长速度快,增殖比率高,体积倍增时间短,是与人体肿瘤的显著不同。
2). 生物学行为往往仅有肿瘤的局限性生长和浸润,难以观察到重要的淋巴和血道转移行为,与自然状态肿瘤相关性不高,不能很好地模拟肿瘤在人体内的自然生长过程,对于研究其病理生理过程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仅适合用作评价药物疗效的初步筛选模型。
8.原位移植肿瘤模型: 指将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块原位移植到免疫缺陷动物的组织器官内,使之产生肿瘤并形成自发性转移灶。此种模型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为肿瘤的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能较好的模拟人体内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的全过程。
9.原位移植肿瘤模型的制作:1).肿瘤的来源:人的胸腹水,手术切除的肿瘤,小鼠自发或诱发的肿瘤,或者已经建系的肿瘤细胞株。
2).方法:将稀释好的肿瘤细胞50-100ul约2×108/ml直接接种到器官的浆膜下。或者先将肿瘤细胞皮下接种,达1 cm 左右,瘤组织取出切成1-3mm 的小块。将准备好的癌组织块植入器官的浆膜下,缝合浆膜。
10.同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的优点:可以模拟出同原发肿瘤发病部位相似的肿瘤微环境,同时也能够在相应的部位形成转移灶,可以避免由于移植位点特异性所引起的假阳性结果.并且可以对临床上的一些情况进行模拟,如应用在转移癌的研究来模拟那些临床上已经切除了原发肿瘤而又发生了转移的患者。同位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成为我们研究治疗方案,阐明与浸润、转移和肿瘤治疗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了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11.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应用:1)为弥补异位移植方法的不足,避免假阳性结果的产生。对于所有实验性治疗方法来讲,最终都要应用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来更深一步研究其抗肿瘤谱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
2)对于细胞毒类药物,那些对肿瘤微环境起调控作用的抗肿瘤药物只可以在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上进行研究。如可以调节肿瘤细胞产物的化疗药物和可以调控机体局部组织反应的药物。
3)如果想观察药物对转移性肿瘤的作用,最好应用原位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进行研究。
最后编辑于 2022-11-26 · 浏览 1.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