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看图识片,大部分内镜医生没见过的疾病

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
证书编号:
游小土
    您的案例《看图识片,大部分内镜医生没见过的疾病》 经同行评议,被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收录。
收录时间 2025年5月24日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病例
发布于 2022-11-26 · 浏览 3920 · IP 上海上海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18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西兰花饺子 推荐

 

img

   看到这幅图你会认为这是什么病?

胃息肉?不是,胃恶性肿瘤?不是,胃肠道间质瘤也不是,是平滑肌瘤么?更不是,那一定是神经鞘瘤、脂肪瘤、胃内翻性增生性息肉(IHP)、胃淋巴瘤和巨大肥厚性胃炎(Menetrier病)等。

不是,不是,都不是。对于我来说,也是头一次见到,所以,希望分享一下跟大家来学习一下。

这种疾病属于一种临床罕见的胃黏膜下病变,而且是好发于男性,中位发病年龄大约是60岁。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腺体间质内结缔组织增生,伴不同程度扩张的胃体腺、幽门腺或化生性腺体向黏膜深层及黏膜下浸润,且腺体形态多无异常。

它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定义,最早是在毕II式残胃的吻合口,多年以后发现吻合口黏膜下囊性扩张腺管,并伴有胃体腺萎缩及假幽门腺增生。是胃的一种良性的病变,然而,近年研究显示,大量胃癌病例当中常常同时伴有这种疾病,这表明它和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的。在总结了好多大咖和高手的资料的情况下,跟大家分享和学习一下关于这种疾病的知识。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很多慢性炎症、胃黏膜缺血、胃部手术史、异物(缝线)、胆汁反流等一些因素均可刺激胃黏膜腺体或着引起胃黏膜异位导致腺体增生、黏膜肌层断裂,胃腺体上皮从固有膜穿过黏膜肌层向黏膜下层移行,从而导致了这种胃良性病变的发生,而慢性炎症还可腐蚀黏膜基层从而导致黏膜下层囊肿的形成。Song等研究表明,胃空肠吻合后伴发的胆汁与小肠液的反流可能会引发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最终均可进一步加速它的发生发展。

二、发病部位

有研究显示,在胃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贲门(41.1%),其次是,胃窦(35.3%),再次就是胃体(11.8%)、胃角切迹(5.9%)和胃底(2.9%)。

三、镜下特点:

由于它好发于胃切除术后病人,所以术后复查或常规体检行电子胃镜检查时可发现胃部多发息肉或隆起性病变。过去发现这种疾病的主要内镜表现是毕II式吻合口的息肉一样的隆起,或者SMT样的隆起,表面是比较光滑的。

随着内镜超声(EU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在它的术前诊断中逐渐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EUS下,它的典型影像学特征为病变起源于胃基底黏膜层,且向黏膜下层逐渐延伸,并可见特异性的胃壁增厚伴局部深达黏膜下层甚至固有肌层的不规则低回声区,但黏膜表面正常。

有研究报道,在EUS下可主要表现为三种的形式:第一种,无回声(35.3%);第二种、伴有增厚黏膜的不均匀回声(50%);第三种、伴有小囊的低回声(14.7%)。

目前,组织病理学检查仍然是它的诊断的金标准,可通过手术切除或内镜下切除的标本来获得。

四、随访

这是一种癌前病变,需要严格的随访。

你猜到这是什么疾病了么?是的,它的英文名字叫GCP,相信有些医生见过,但是,了解的人应该还是比较少。

该帖还没有疾病标签去添加

最后编辑于 2022-11-26 · 浏览 3920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