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种疾病——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1、定义
慢性胃炎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病变
2、病因及发病机制
1.Hp感染
(1)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产生NH3,既能保持细菌周围的中性环境,又能损伤上皮细胞膜
(2)空泡毒素:损伤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
2.十二指肠-胃反流
3.药物及毒物
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厌环氧化酶COX-1,进一步抑制前列腺的合成,削弱对胃黏膜的保护——导致黏膜损伤和黏膜下出血
4.自身免疫
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维生素B12吸收障碍——恶性贫血
5.酒精及年龄
3、胃镜及组织学病理
(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黏膜充血水肿或粘膜皱壁增粗
(2)萎缩性胃炎
黏膜色泽变浅,皱壁变细而平坦,黏液减少,黏膜变薄,可见黏膜血管纹
慢性胃炎的组织学变化主要有:
1.炎症
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浸润。活动性指固有膜、小凹上皮或腺管上皮之间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
2.萎缩
胃固有腺体(幽门腺或胃底腺)数量减少、黏膜层变薄
3.化生
(1)肠化生:指以杯状细胞为特征的肠腺替代了胃固有腺体
(2)假幽门腺化生:泌酸腺的颈粘液细胞增生,形成幽门腺样腺体
4.异型增生
又称不典型增生,细胞在再生过程中过度增生和分化缺失,表现为细胞异型性和腺体结构的紊乱
胃癌前情况: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癌前病变:异型增生
4、临床表现
大多数人无明显症状,即便有症状也多为非特异性,可表现为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也可呈食欲缺乏、嗳气、泛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A型胃炎与B型胃炎的区别

5、检查
1.金标准:胃镜及组织学检查
2.Hp检测
侵入性: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切片染色;细菌培养
非侵入性:呼气试验
6、治疗
大多数成人胃黏膜均有轻度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如Hp阴性且无糜烂及无症状,可不予药物治疗
(一)对因治疗
1.Hp相关胃炎
四联疗法,即一种PPI+两种抗生素+一种铋剂,疗程10-14天
(二)癌前病变的处理
肠上皮化生——难以逆转
萎缩——可以逆转,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
轻度异型增生——可以逆转
重度异型增生——易转为癌,胃镜下行黏膜下剥离术,并定期随访
对有胃癌家族史、食物营养单一、常食熏制或腌制食品的病人需警惕肠上皮化生、萎缩及异型增生向胃癌的进展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