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一书---读书感言
康震一书---读书感言
2022-07-28,辛老师
早几天,收到康震药师发来的《临床药师的患者评估技能》一书,即回复微信:
康震药师,先后2分种,收到2条信息。
1,收到你的快递信息,收到书本了,非常感谢,让我静下心来,细细地看。
2,早上4时多点,给我的学生(医院党委书记)发去咨询的微信,给我回复了。我很敬仰的老前辈,真的是认知障碍了。
我想去看望他,告诉我,无法交流了!遗憾。他1952年浙医大毕业临床专业,非常好的老前辈,民众中享崇高威望。就是在特殊时期,扫地扫厕所,他也经常背着困难的患者,去拍片检查看病。我们教学结束时,我赠送留言:良师益友!
【附早上微信】:
某某,我不断地怀念回忆你们医院的王伦医师。
他是我在40多年前,在黄岩卫校一起教学的老前辈。也是我的舅舅早年浙医大的校友。我和他在卫生学校,相处了一个星期,他就对我评价:辛老师,你适合搞科研!
从1980年说了这句话,过去了40多年,证明他的评价是精准的。
前些天,我的小孙子(小学一年级),很认真的走到我面前,说了一句:
"爷爷,你小的时候,有远大的理想的吗?"
我回答:有的。
他又认真地说:你想当个科学家吗?
我说:想当科学家的。
接着又问:你现在算个科学家吗?
我说:也可以算科学家。
孩子童趣,记忆犹新。
我曾多次打听王伦医生,没有获知。一早醒来,想到了向你了解,应该是清楚的。
辛老师,2022-07-18,凌晨,4:20
某某回复:
"辛老师,王伦医师已经年事已高,患有认知障碍,没法交流啦。王伦医师是我们医院学识渊博的前辈,他和您都是我们敬仰的人。"
今天,终于挤出时间,先看了康震一书的中文版序言。
看了中文版序言,感受很深,为了能表达文中要点,手机扫描全文,便于画出重点。序言要点,是要临床药师建立临床思维。这正是本人平时微信帖子中一直强调的。
临床药学,顾名思义,先临床,后药学。临床药师,是为“临床”解决“药学”问题的药学专业人员。
序言开篇:药师也逐渐从“幕后”走向临床实践,直接参与患者用药的监护工作,形成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惊人效果。
“而今,药师涉足临床, 需要药师像医生一样思考,深度把握患者的临床情况以及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这使我想起,我的抗感染治疗“三个篱笆桩”理念【1】【2】的启发病例:《妇产科会诊病例-37床小结》【3】。临床医生求助药师,是希望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床位病例的感染控制问题,没有别的要求。而我隔山隔水,电话给出的初步建议,也只是大体设想,究竟有效还是无效,一定要等2 天后临床实际观察。结果,开会回来,当天夜去临床实际考察,应用2 天有效了。可后来,该方案又在中途徘徊,停滞不前,无效了。马上又调整方案,又立马见效,几天后痊愈出院了。
这个案例,可算是本人临床会诊的得意之作。干脆利落。2018 年在石家庄学习班讲课宣讲后,一批药学主任反馈:这下, “三个篱笆桩”理念,基本明白了!以后的反复提练、宣讲,形成本人的“医学、药学和哲学”的临床思维模式【4】
这个哲学思想的形成,还要感谢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专家何礼贤教授。何礼贤教授的学术论文读了很多,可就是不认识。2009 年,杭州召开全国抗 生素学术会议,就是冲着去认识何教授而去的。华山医院张永信教授同我说:何教授的讲课任务,大会让我负责落实。可大专家就是忙,报告前,几分钟赶到会埸,主持人说:报告结束,马上要走。我一听,报告一结束,立即从会埸一头赶向另一头:对他说:何教授,我这次就奔着听你报告来的,请你给我留一个电话和电子邮箱,递上我的一张名片和笔,请他写在名片反面(图1)。就这样,有了联系方式。在往后日子,我的每个提问诉求,他都在半夜里给回复。一次湖北一网友求助何教授的“宏观”和“微观”文章,他在国外开会,回复:待回国后找到给你【6】。
我的学习评论:反复学习何教授的“宏观与微观”大作,正是句句讲到点上。没有很高的思想境界,不可能讲得如此精辟。没有大智大勇的气慨,可能畏首缩尾,讲一句话眼观六路,察言观色“领导”如何脸色。
学术是科学。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细菌可不买任何人的帐。临床医生是治疗疾病的具体执行人。要很好地学习这篇文章,出于公心,还要提高临床处置能力。否则,心有余而力不足。
医药行业,是一个庞大的行业。医院药学,是医药行业的终端行业。我们药学人员,社会需求,前景广阔,怎样适应历史潮流,靠各人去努力。个人改变不了社会,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我和康震药师交往多年,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这本著作。
文献
【1】抗感染治疗的有效性与“三个篱笆桩”理念
【2】 从“三个篱笆桩”到“ 「永恒三角」” ---谈临床药师抗感染会诊临床思维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2068508
【3】妇产科会诊病例-37床小结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37036700
【4】医学,药学,和哲学-感言
【5】哲学圈讨论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
【6】【求助】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宏观和微观问题
附件:
中文版序言
近30年,药师的角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药学专业的教育更关注药品的配制
和质量检验,甚至是处方审核工作,这些职能都是以药品为中心的。而随着药品研发和医疗
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用药越来越复杂,当今不合理用药问题日趋严峻,促使药师也逐渐从
“幕后”走向临床实践,直接参与患者用药的监护工作,形成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
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惊人效果。
今天当阅读到《临床药师的患者评估技能》一书,深感国际上临床药学的发展已经促进药师的角色融入了医疗团队,并使药师在患者治疗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药师职能的这种转变使得我们在临床药学教育中不仅需要调整临床药学专业的知识结构,还需要培养临床药学学生的临床思维逻辑。传统药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更注重药品本身特性、作用机制、使用注意事项等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技能的掌握,这是传统的药师角色所决定的。而今,药师的角色已经开始涉足临床实践,则需要药师像医生一样思考,深度把握患者的临床情况以及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要培养药师关注药品在患者体内呈现的临床指标变化以及患者原有症状的改变,从这些变化中思考患者症状和临床指征变化是否与药品特性存在关联,以判断患者用药是否适宜、有效和安全。虽然,近些年我国临床药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借鉴了临床医师的培养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有一些不足,比如学生学习了医学知识和临床治疗学等相关课程,却忽视了药师最应该掌握的临床逻辑思维,即从药学角度去思考患者呈现的临床问题与所用药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是一个思维逻辑的重要转变,要求药师应在临床知识和技能上更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和实践。这本《临床药师的患者评估技能》是加拿大临床药学资深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晶,提炼了临床药师需要掌握的基本临床知识、症状问诊技能以及常见疾病和专科评估技能。因此,本书的出版犹如雪中送炭,正解燃眉之急!它不仅将弥补当前我们临床药学专业教材的不足,也能帮助我国临床药师进一步适应临床一线的实际工作,其结果是让药师更好地与医师团队完全融合并协同作战,以达到监护患者的用药安全,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减少不必要的用药浪费和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推动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
于锋
2022年6月写于南京




最后编辑于 2022-07-28 · 浏览 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