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呼吸模式的选择和参数的设置
呼吸模式的选择和参数的设置并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因此这一步至关重要,也是一名医生使用呼吸机必备的能力。
先来了解一下无创呼吸机的常用模式:
▎S/T模式(自主/时控模式)
在该模式下,患者吸气时呼吸机给予一个较高的压力(IPAP),在呼气阶段给予一个较低的压力(EPAP)。此模式以患者自主呼吸为主,若患者在频率设置的间隔内不能触发呼吸,呼吸机将按照设置的吸气时间触发强制呼吸。
这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模式,适用于自主呼吸相对稳定,但同时潜在可能出现呼吸停止或呼吸无力的患者。
▎CPAP模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患者需有较强的自主呼吸,全部的呼吸功由患者完成,呼吸机在工作过程中无触发、无切换环节,而是持续在吸气相和呼气相提供一个相同的压力(即CPAP=IPAP=EPAP),帮助患者降低气道阻力、维持上气道开放状态等。
该模式具有患者可自由呼吸,舒适度好的优点,但同时具有潮气量不精确,基本上不额外提供通气量辅助的缺点,此模式适用于 I 型呼吸衰竭、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尤其对于相对容量负荷过重的心源性肺水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PCV模式(压力控制通气模式)
此模式的特点是呼吸机按照所设定的参数进行强制通气,患者或机器触发均可。类似于有创呼吸机的A/C模式。此模式与S/T模式设置的参数一样,但一般只用于紧急情况。
▎AVAPS模式(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自动调节压力支持水平,以实现目标容积潮气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该模式有潮气量设置,但不等于“容量控制”,实质上是个压力目标型通气,即自动监测患者的潮气量水平,若低于或高于预设的值,便会自动调节支持压力水平,来保证预设的目标潮气量。该模式对夜间低通气、进展性肺部疾病的患者有一定优势。
常见疾病和呼吸模式、参数的设置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稳定期:
一般首选S/T模式,IPAP:12-20 cmH2O、EPAP:4-6 cmH2O;压力上升时间:50-100 ms;呼气敏感度:2-3档;吸气时间:0.8-1.2秒;备用呼吸频率:12-15次/分。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别犯了“只需要白天做,晚上不做”的误区,实际上夜间持续使用更重要,更有利于纠正夜间低氧及低通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如果有条件,这类患者最好可根据多导睡眠图(PSG)结果和临床表现来选择呼吸模式和调整治疗参数,一般首选CPAP模式,但也可选择ST模式。
CPAP模式时,压力通常从4-5 cmH2O开始,之后根据阻塞型呼吸暂停、低通气、呼吸努力相关性觉醒与鼾声逐渐升压。随压力上升呼吸暂停、低通气、呼吸努力相关性觉醒与鼾声将依次消除。
S/T模式模式时,初始压力通常设为:IPAP:8-12 cmH2O,EPAP:4-6 cmH2O,呼吸频率12-18次/分,出现阻塞性呼吸暂停同时升高IPAP和EPAP压力;出现阻塞性低通气、呼吸努力相关性觉醒和鼾声仅升高IPAP压力,压力差应为4-10 cmH2O。若IPAP-EPAP压力差增大,应增加EPAP压力以保持上气道开放。仰卧位和异相睡眠(REM睡眠)时通常需要较高的肺动脉(PAP)压力。
慢阻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白天S/T模式:IPAP:12-20 cmH2O;EPAP:4-6 cmH2O;压力上升时间:50-100 ms;呼气敏感度:2-3档;吸气时间:0.8-1.2秒;备用呼吸频率:12-15次/分;
夜间S/T模式:IPAP:12-20 cmH2O;EPAP:6-8 cmH2O 消除鼾声;压力上升时间:50-100 ms;呼气敏感度:2-3档;夜间:ST模式;吸气时间:0.8-1.2秒;备用呼吸频率:12-18次/分。
心源性肺水肿:
一般首选CPAP模式,初始 CPAP 的设置多在5-8 cmH2O,根据患者的血气、脉氧循环功能等临床综合情况,每5-10 min调整一次,每次增幅2 cmH2O;CPAP设置的范围一般在 6-12 cmH2O,对于 CPAP 超过 12 cmH2O 短时仍难以改善的患者,建议转换为气管插管进行有创通气。
有二氧化碳潴留者(注意:心衰本身也可以继发二氧化碳潴留)可用S/T模式;通常设置为IPAP:10-15 cmH2O;EPAP:4-6 cmH2O;压力上升时间:100-200 ms;呼气敏感度:3-4档;吸气时间:0.8-1.2秒;备用呼吸频率:12-15次/分。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6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