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原创】做荧光定量PCR有一些陷阱,你要很小心

发布于 2022-06-29 · 浏览 4568 · IP 重庆重庆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30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我们在做荧光定量PCR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注意,很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研究进展。今天想结合我自己做荧光定量PCR的真实经历,讲一讲这些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问题一:关于Ct值

记得,做第一个小课题实验的时候,我有一个基因的Ct值是大于35的。当时没有特别注意,因为从扩增曲线上来看,“似乎”是扩增成功了。直到有人告诉我说,你这个Ct值是不能用的,Ct大于35就相当于没有扩出来。后来,自己查了一下实验相关的基本知识,才知道,原来Ct值是有一个合理范围的:通常情况下,认为Ct值在15到35这个范围是比较合理的,超过35就算它没有扩增,小于15就是模板浓度太高,需要加以稀释。

问题二:关于引物特异性

我自己的引物是在NCBI上面设计的,此前我在园子里面介绍过这个方法(具体请参见: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3622090 )。当时设计过后,我还专门使用NCBI里面的Primer BLAST对引物的特异性进行了检测,并没有非特异性结合产物。按理来说,这些引物的特异性应该足够强了吧?可是,事实是,有几个基因就是扩不出来,Ct值总是大于35。后来,我打电话咨询了公司的技术老师。那位老师告诉我说,没有非特异性扩增并不代表这个引物实际的结合效率就很强,引物实际的结合效率需要通过实验去进行检测。老师进一步告诉我说,他们在公司里面一般会针对一个基因做多对引物,然后一对一对进行尝试,以此筛选出结合效率最强的那一对引物。由此可见,实际的结合效率是不可能通过软件检测出来的,只能通过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我重新设计了引物,准确地说,是更换了引物,后来做出了符合需要的Ct值。

问题三:关于那些低表达基因

我们做荧光定量PCR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一些基因用了各种方法但就是扩增不出来。这时,要警惕那些本身就是低表达的基因。那么,如何确定这个基因是不是低表达的基因呢?给大家推荐一个数据库( https://www.proteinatlas.org/ ),这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那边做的,这个网站对一些常见基因在组织和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有系统的介绍。

低表达的基因为什么这么难扩增成功呢?大家想一下,我们做反转录这一步的时候,通常使用的引物都是试剂盒里面提供的通用引物,经过反转录后,可以得到各种各样基因的cDNA。对于一个低表达的基因来说,在反转录这一步是非常“吃亏”的,因为我们的通用引物不会因为你的量少,就特殊照顾你,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做荧光定量PCR的时候会因为低表达基因的cDNA量太少而扩增失败。

那么,该怎么办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方法,就是使用这个低表达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去做反转录。前面说到通用引物不会特殊照顾低表达基因,特异性引物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既然目的基因使用了特异性引物,内参基因也必须要使用特异性引物了。具体怎么操作呢?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先前做反转录使用的是1个单位的通用引物,那么现在就可以将低表达基因和内参基因各加0.5个单位(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明确一下,我们所加的0.5单位低表达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应该是它的反向引物!反向引物!反向引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其余的操作步骤不变。

@丁香通讯员

最后编辑于 2022-06-29 · 浏览 4568

10 100 1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0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