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忍忍就过去了」,遇到这类患者,真的很想跟她们说 NO !!

发布于 2022-06-20 · 浏览 3265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32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mg
绝经的本质是卵巢功能衰竭

临床上,类似上面这样的对话并不少见,国内许多女性都存在这样的困惑和误区,并未意识到绝经这一生理现象会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影响。

和很多人印象中不同,绝经不是老年女性所特有。当 40 岁以上的女性、末次月经之后 12 个月仍未出现月经,排除妊娠后则可临床诊断为绝经[1]。绝经的真正含义并非指月经的有无,而是指卵巢功能的衰竭。伴随着卵巢功能衰退,女性会逐渐出现多种绝经相关症状、组织萎缩退化和代谢功能紊乱,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一系列影响。

多数中国女性认为绝经症状无需治疗,且对激素替代治疗(MHT)的了解不足[2]

● 在有绝经症状的女性中,85.4% 认为这些症状是可以忍受的,且不应治疗。

● 对 MHT 有了解的女性仅占 3.5%。

● 曾使用或正在使用 MHT 的女性仅占 2.1%。


出现绝经相关症状需及时治疗

绝经后,体内激素变化可对全身系统产生影响,包括:血管舒缩症状、情绪障碍、睡眠障碍、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骨质疏松、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等[3]。激素替代治疗是维护绝经后女性健康的重要策略之一,近年来,无论是从临床疗效还是指南推荐来说,现有证据都支持使用 MHT 来缓解绝经症状。

img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4,5,6,7]

符合使用条件时,建议在卵巢功能衰退后尽早采用 MHT,绝经早期是启动 MHT 的「机会窗」。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18)中明确建议:对于年龄 < 60 岁、绝经 10 年内且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绝经期女性启用 MHT 不增加冠心病和卒中的风险,且能够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1]

img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4,6,8]


MHT 治疗需结合具体情况

MHT 能够缓解绝经症状,预防因激素下降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已经得到多年临床实践的证实。目前认为绝经激素治疗可以使绝经女性获得以下受益:

● 缓解绝经症状

● 改善泌尿生殖道萎缩

● 防治骨质疏松

● 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虽然 MHT 可有效缓解绝经相关症状已经过多年实践验证,但目前临床对于 MHT 还存在一些风险争议,主要包括三大方面:

● 乳腺癌风险:研究显示:使用过雌激素+天然微粉化黄体酮与乳腺癌无显著相关性[9]

●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对于口服,使用经皮雌激素发生缺血性卒中、VTE(静脉血栓栓塞症)、甘油三酯升高、冠心病、胆囊疾病、糖尿病的风险更低[1,2,6,10]。此外研究显示:使用经皮雌激素联合微粉化黄体酮发生 VTE 的风险可能更低[6]

● 子宫内膜癌风险:应用足量、足疗程的孕激素保护子宫内膜:连续联合方案或雌孕激素序贯[1]

总体而言,在临床实际应用 MHT 时需要权衡利弊,进行个体化治疗。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如何优化选择,降低风险,平衡风险和获益,制定适合患者的 MTH 疗法是极为重要的。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看一下不同的 MHT 方案是如何应用的:

雌孕激素种类和剂型不同,存在的风险也不同。研究显示,随着口服雌激素剂量增加绝经后女性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而单用经皮雌激素不增加 VTE(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11] ,另一项研究也表明经皮雌激素是 MHT 的安全选择[12]。目前临床推荐使用的用法用量:

img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13]

绝经是一种身体自然衰老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时及时进行治疗,在合适的时期、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做好规范的随访,是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此外让更多女性了解绝经相关知识,提高其重视程度,能够帮助绝经后女性延迟和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

好啦,以上精彩内容均来自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李敏副主任医师的精彩视频,是不是感觉意犹未尽?又或是对前文提到的如何平衡 MHT 治疗的风险和获益存在困惑,那就快来点击此处观看视频,看专家如何优化激素替代治疗吧!

img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18) [J].协和医学杂志,2018,9(6):512-525.

[2]. Jin F, Tao M, Teng Y, et 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 towards menopause and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in Chinese women[J]. Gynecol Obstet Invest, 2015, 79(1): 40-5.

[3]. Monteleone P, Mascagni G, Giannini A, et al. Symptoms of menopause - global prevalence, physiology and implications[J]. Nat Rev Endocrinol, 2018, 14(4): 199-215.

[4]. Menopause: The Journal of 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Vol. 24, No. 7, pp. 000-000.DOI: 10.1097/GME.000000000.

[5]. Okano Hiroya,Higuchi Tsuyoshi,Kurabayashi Takumi et al. Japan Society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nd Japan Society for Menopause and Women's Health 2017 guidelines for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J] .J Obstet Gynaecol Res, 2018, 44: 1355-1368.

[6]. Baber R J,Panay N,Fenton A et al. 2016 IMS Recommendations on women's midlife health and 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J] .Climacteric, 2016, 19: 109-50.

[7]. ACOG Practice Bulletin No. 141: management of menopausal symptoms.Obstet Gynecol. 2014 Jan;123(1):202-216. doi: 10.1097/01.AOG.0000441353.20693.78.

[8]. Menopaus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NICE guideline,Published: 12 November 2015,nice.org.uk/guidance/ng23.

[9]. Fournier A, Fabre A, Mesrine S, et al. Use of different post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ies and risk of histology- and hormone receptor-defined invasive breast cancer[J]. J Clin Oncol, 2008, 26(8): 1260-8.

[10]. 马颖, 郁琦. 雌二醇凝胶临床应用指导建议[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7, 33(07): 709-711.

[11]. Scarabin P Y. Progestogens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menopausal women: an updated oral versus transdermal estrogen meta-analysis[J]. Climacteric, 2018, 21(4): 341-345.

[12]. Canonico M, Carcaillon L, Plu-Bureau G, et al. Post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and Risk of Stroke: Impact of the Route of Estrogen Administration and Type of Progestogen[J]. Stroke, 2016, 47(7): 1734-41.

[13].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 绝经期管理与激素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12版)[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3, (10): 795-799.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265

2 40 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