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类激素的前世今生
——中西合议说糖皮质激素
一、激素名词的来源和汉语释义
“激素”是舶来名词。“激”本意是水流受到阻遏,表现出激荡、亢奋、激昂、迅速的状态。“素”这里是名词,泛指某物质,或称因子。激素合成为形动词——在本文中,可理解为某种可迅速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激素的外文名Hormone(荷尔蒙)是泛称。人体内激素类物质多如牛毛。本文仅讨论的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它是由corticoids(复数可的松)加前缀glucose(葡萄糖)组成。无论旧称“荷尔蒙”或现称“可的松”的,都是音译。没有实际意义。
“松”类激素源于实质器官肾脏上的肾上腺皮质。glucocorticoids只是人体内无数个激素中的一种。其所以唯独冠以“激素”称谓,“松”霸群“素”,是其对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多种特别重要作用。之所以“糖皮质激素”命名,是因为此类激素可在短时间内,总是先以葡萄糖式出现来动员机体能量聚集的。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化合物,推而广之,凡是含有甾体类化合物的动、植物药材都有类似激素作用,如中药甘草、穿山龙、紫河车等。
二、激素的现代应用
源于肾上腺体的糖皮质激素,是位于肾脏上面的左右各一个的内分泌腺体(5克±)所分泌物质。肾上腺分为皮质与髓质。其中皮质分泌三类激素: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及少量雌雄性激素。
现代医学临床用药消耗量最大的药品品种主要是“一汤三素”。即葡萄糖(盐)水,维生素,抗生素和激素。糖类、盐类和维生素是生化反应所必须的物质。激素顾名思义,它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引导并动员能量重新分配以应急的物质。激素本身并不产生能量。抗生素纯属人为制造——是通过靶点治疗,达到消除微生物入侵危害人体的物质。如此三位一体,通过液体媒介,把能量、维生素、激素等药物分散于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以维持生命状态的正常运行。
临床常用的激素是专指糖皮质激素(“松”类),它的作用泛而杂。正常情况是平衡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须。用于临床治病,则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以及调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作用等等。
例如,于血液与造血系统,能刺激骨髓造血机能,促使中性白细胞数增多;对淋巴系统,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可使淋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增多;于中枢神经系统,能提高其兴奋性;于消化系统,可提高食欲等。激素常用于替代疗法——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包括肾上腺危象)、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肾上腺术后作替代疗法(肾亏至极,缓解之)。对严重急性感染病例,对严重传染性肝炎等病毒感染也有缓解作用,或可防止后遗症发生。用于眼科,如虹膜炎、角膜炎等非特异性炎症的治疗,也有效果。于免疫疾病,如风湿病、肾病综合征等用后可缓解症状。器官移植手术后所产生的排异反应也可应用。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病情严重也可应用。还用于多种休克的抢救等,以及皮肤病的治疗等。
如作者前文总结的,激素只是在机体代谢严重失衡时的能量聚集调节剂,通俗讲就是“能量集中搬运工”。虽然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滥用激素或者不按规定来,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三、中西合议说激素
凡事都有两面性。松类激素在抢救生命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滥用却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毒副作用。现实是滥用成灾难而准确成了稀缺。所以中医仁术便伸出了友谊之手——庚子年全球爆发的新冠病毒大流行,中华大地却独善其身,就是无言的铁证。
由于中医和西医属完全不同的两套理论体系,所以治疗疾病的实施方案肯定各个不同,无法重合。现代西医从“色”入识,一切以眼前存在为根据,拿“科学、数字”说事;试问:“科学”之外还有学问了么?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哲学。哲学即自然辩证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一体两面”。中医阴阳学说即是以哲学原理对生命运动规律作合理解释的学问。她是以“道”说事,透过现实存在,力求向往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
由此推出:西医的肾就是肾:肾体两枚,分皮质和髓质(皮质属外阳,髓质属内阴)。皮质附有肾上腺(上阳下阴),髓质则由肾单位、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等组成。肾髓质的功用就是把体液过滤后,统统收集到肾盏成尿,连接尿路把尿液排除体外完事,是泌尿系的组成部分。哪肾上腺皮质及肾上腺皮质素呢?没办法,划归内分泌系统吧。中医的肾则不然:肾为先天之本。肾两枚,主藏精,主生殖,主骨生髓,主水,下开窍于二阴,上开窍于两耳。主气化,司开合。其生理功能涉及到现代医学八大系统的多个方面。其中“肾藏精”则包括肾阴、肾阳,二者均源于先天。大致可以理解为男性性染色体XY(阳性)和女性性染色体XX(阴性)的结合,再整合出新的一套DNA。肾阴主水,滋养着肾阳及全身后天发育;肾阳主气,熙暖着肾阴及全身的生长发育。既然肾阴、肾阳是先天所赐,后天是很难补充的(虽然不是全部)。
返回来,我们再分析“松类”激素,是不是很像中医理论对“肾阳”的定义的范畴?其正向作用(能量搬运)遍布五脏六腑,急症时可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然而其滥用造成的毒、副作用一定殃及五脏六腑。且看——满月脸、浮肿、水牛背(肾主水失调)、向心性肥胖(心主血脉失调),皮肤变薄、色素沉着、容易感冒、痤疮、多毛(肺主气失调),低血钾、高血压(肝失条达),骨质疏松、降低白细胞活性(肾主骨生髓失调),糖尿病、伤口延迟愈合(正气虚衰)等。可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甚至穿孔(脾胃阴、气两虚)等。还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畸胎(肾主生殖功能紊乱)。诱发新的感染或使病灶扩散,如结核病灶(正气衰)。成人的精神病发作(心藏神功能易位)。若突然停药会造成原病情加重、恶化等反跳现象(孤阳不生)等等。中医学有“五脏之衰,穷极必肾”一说,因果倒置,所有一切坏相都指向“肾阳虚”——糖皮质激素滥用。
这里需要特别需要单列出“反跳现象”更是可怕:人为地大量(或无节制)填鸭式的输入外源性激素,会使得身体曾经均匀分布的原有激素平衡被严重破坏,“旱涝不均”,必然造成多器官被“亏损”(虚症);肾上腺皮质本体也会被“足量”信息蒙蔽而停止工作。抢救时集束之能量消耗殆尽,病体到后期已是“无兵可用”。试想,一个调水大师弄到了源头罢工,渠道无水的地步——硕壮的禾苗不死才是怪事呢。
结论:依照中医理论,glucocorticoids是一类典型的损耗肾阴的燔“补”肾阳药。临床应用,若不能同时补充滋养肾阴的药物,只是一味地长期或大量应用,必然造成肾本阴阳双衰,并殃及五脏。所以,精准控制其适应症、用量和用法,当属头等大事。反之,凡病即“松”——就真是加速“送”终了。
对于糖皮质激素,医者临床当慎之又慎。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6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