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危急值之急诊外伤-肝破裂
急诊外伤后常可见腹腔积液,大多数是内脏破裂出血所致,往往患者病情较急较重,对怀疑肝脾等内脏损伤的患者要高度警惕,及时反馈临床,以免延误病情。
一、疑似肝脏破裂患者
肝脏是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常见的损伤脏器之一,因其内部血管丰富、血流量多,如若发生破裂,会威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诊断、明确损伤范围及损伤类型有助于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挽救患者生命。
根据肝脏损伤的范围和程度,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I型:包膜下血肿,即肝表面破裂,包膜完整,血肿积聚于包膜与实质之间。
超声表现:肝包膜略向外突起,包膜下探及梭形无回声包块,其后缘可压迫肝实质,如为陈旧性积血,则无回声内透声较差,随着血肿的逐渐吸收,其内可出现点状或条索状弱回声区。尚无腹腔积液。

II型为:中央型破裂,即肝中央实质破裂,内部动、静脉及胆管均有破裂而形成血肿,可伴有胆道出血和广泛性肝坏死,肝表面的裂伤很小,包膜完整。
超声表现:肝内不规则低回声或强回声区,分布不均匀,边界尚清楚,若出现较大血肿时,肝内可探及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尚无腹腔积液或仅在肝肾间隙间探及少量积液。

外伤患者:肝中央型破裂,肝实质内的高回声区,肝周、肝肾间隙及盆腔未见积液
▲该病例需主要与肝内血管瘤进行鉴别,肝血管瘤的患者无外伤史,边界较清楚,长期随诊观察大小无变化或略微增大,超声造影特点显著;而肝破裂的患者随着病程的增长,该无回声区可逐渐吸收变小,也可因血肿逐渐增大而导致迟发性肝真性破裂。
III型为:真性肝破裂,为最常见的肝破裂,是指肝实质及肝包膜同时破裂,血液和胆汁进入腹膜腔,导致腹腔积血或胆汁性腹膜炎。
超声表现:肝包膜回声中断,肝实质内探及片状非均质区,部分可见非均质区自实质中央延伸至包膜下,此类型可于肝肾间隙、盆腹腔内探及积液(积血)。


外伤患者-真性肝破裂:右图为肝内巨大片状高回声区,内部回声不均质,边界模糊,腹腔内见片状无回声区
肝破裂的诊断要点:肝破裂的诊断其实并不困难,可以注意以下几个诊断要点:①急性外伤史;②肝包膜下的梭形无回声包块(包膜下血肿);③肝内的非均质区(中央型肝破裂或真性肝破裂);④盆腹腔积液(真性肝破裂)
肝损伤(liver injury)在腹部损伤中约占20% ~30%,右半肝破裂较左半肝为多见。肝主要危险是失血性休克、胆汁性腹膜炎和继发性感染。
真性肝破裂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明显(因胆汁溢入腹腔刺激腹膜);肝被膜下破裂有转为真性破裂的可能。中央型肝破裂易发展为继发性肝脓肿。
肝破裂后,血液有时可通过受伤的胆管进入十二指肠而出现黑便或呕血,称外伤性胆道出血(traumatic hematobilia),诊断中应予注意。
除了外伤引起的肝脏破裂之外,还应注意巨大肝囊肿的破裂、肿瘤自发性破裂以及超声介入肝脏穿刺活检引发破裂的可能。

本文内容源于网络,稍作整理,如有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