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这 4 大接诊要点不可不知

热性惊厥是儿童惊厥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 60%。
很多儿科医生接诊惊厥的患儿时,常常为这 4 个问题挠头:是热性惊厥吗?诊断和鉴别要点是什么?要完善哪些辅助检查?腰穿要不要做?
丁香公开课特邀浙大儿院叶盛主任医师,总结了热性惊厥诊断的 4 大要点,供大家参考。

热性惊厥的诊断要点
1、年龄:多发生于 6 月龄至 5 岁之间,发病高峰年龄为 12~24 月龄;超过这个年龄出现热性惊厥的概率较小;
2、与发热相关:惊厥发作时,肛温超过 38.5 ℃ 或腋温超过 38 ℃;
3、排他性诊断:必须排除颅内感染、有明确病因及既往有「无热惊厥」病史,只要有一次无热惊厥病史就不能诊断热性惊厥。
注意:发热超过 24 小时后才出现惊厥,需慎重诊断为热性惊厥;发热超过 72 小时才出现惊厥,则可排除热性惊厥,需要查找引起惊厥的原因。

一个技巧明辨分类
明确诊断后,区别复杂性还是单纯性惊厥,只要记住「一段情」即可。
「—」:1 天(24 小时内)只出现 1 次惊厥(大多在发热 12 小时之内);
「短」:时间短,不超过 15 分钟
「全」:全面性发作
符合上述 3 点,为单纯性热性惊厥;部分发作(局部抽动)、持续时间为 15~30 分钟、多次发作(一次发热性疾病过程中出现两次以上抽搐),则为复杂性。

建议完善哪些实验室检查?
- 大于 1 岁且明确为单纯性热性惊厥者,一般情况好,可不做额外检查。
- 复杂型热性惊厥一般建议 2 周后检查脑电图;
- 复杂型热性惊厥尤其是出现头围异常、皮肤异常色素斑、局灶性神经体征、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或惊厥发作后神经系统异常持续存在建议影像学检查;
- 头颅 CT 与头颅磁共振检查的选择:头颅 CT 对于出血、钙化、脑水肿及骨骼损害优于头颅磁共振,但磁共振检查对于脑结构发育、脑白质损害及颅中窝、颅后窝病变及脑炎等较好。
- 其他:血常规、尿常规与血生化(含血糖、电解质、血气分析):可初步评估感染风险,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注意:
脑电图与影像检查的选择一般依据热性惊厥的发作类型,需要同时结合病史、体征等资料,掌握头颅 CT 与头颅磁共振检查的选择区别尤为重要。
尿路感染是引起发热的常见容易忽视病因,需注意尿常规检查在热性惊厥中的临床意义。

腰椎穿刺指征是什么?
- 任何怀疑有颅内感染,或有脑膜刺激征或病理征阳性患儿;
- 6~12 月龄未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或预防接种史不详者;
- 已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别是小于 18 月龄;
- 取出标本后一般常规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检查,对于疑似特殊病原感染的可行特异病原的送检,如轮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的脑脊液标本 PCR 检测。
注意: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腰穿检查都限于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等常规检查,而对特异性病原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往往容易忽视。
那么,诊断不明时,惊厥该如何进行处理?明确为热性惊厥后,需要长期使用药物预防吗?如何叮嘱家属随访及注意事项?
发热、腹痛、呕吐临床诊疗,有各有哪些诊断技巧和处理要点呢?接诊惊厥的孩子,问诊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

最后编辑于 2022-08-15 · 浏览 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