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标准操作

中医内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江西江西
1274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6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模型简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以往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所见血小板计数减少引起最常见出血性疾病。通过对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研究,目前公认绝大多数ITP是由于免疫介导的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破坏所致。也有新的观点认为是免疫介导损伤巨核细胞或抑制巨核细胞释放血小板,造成患者血小板生成不足。临床表现血小板计数不同程度的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症状。

1.实验动物:SPF级Balb/C小鼠,雄性,;SPF级豚鼠,雄性;

2.实验材料:1%草酸铵溶液,完全弗氏佐剂,不完全弗氏佐剂,生理盐水,1ml注射器,胰岛素注射器,抗凝管等。

3.规程

3.1分离小鼠血小板

3.1.1小鼠麻醉后心脏采血,共取2ml,置于抗凝离心管中,静置30min后离心;

3.1.2 800rpm离心,上清液即为富含血小板的血浆;

3.1.3吸出上清液置于干净试管中,3500rpm离心,弃去上清液,管底沉淀物为血小板;

3.1.4向试管中滴加1%草酸铵溶液,以玻璃棒轻轻搅拌,再加入质量浓度为1%草酸铵溶液,静置5min,使红细胞溶解;

3.1.5 3500rpm离心,弃去上清,加入血小板洗涤液(生理盐水)并反复吹打,使成为血小板混悬液;

3.1.6 3300rpm离心​,弃去上清,加入少量血小板洗涤液(1ml生理盐水)并反复吹打使之成为混悬液。

3.2抗体血清免疫豚鼠

3.2.1取制备好的血小板与等量完全弗氏佐剂混合,乳化油包水状,于0周注射豚鼠足掌,背,皮下至少4点,每个点100ul;

3.2.2血小板于等量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乳化油包水状,于1,2,4周注射豚鼠足掌,背,皮下至少4点,每个点100ul;

3.2.3第5周从豚鼠心脏取血,3000r/min 离心10min后取上清,即为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

3.2.4置56度水浴30min补体灭活,生理盐水1:1稀释后,-20度冰箱储存备用。

3.3小鼠紫癜建模:

于0,2,4,6,8,10d按照100ul/20g体重腹腔注射1:4稀释(比例可根据血清效价进行调整)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

3.4检测

3.4.1表观及行为学观察:自第2次注射APS后,各组造模后小鼠出现明显皮下紫癜,以注射部位、四肢、尾部为重。第4d开始逐渐出现精神萎靡、眯眼、扎堆、反应迟钝、行动迟缓等症状。

3.4.1组织病理学:第11D,小鼠麻醉后取血,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剥离胸骨,取胸骨骨髓涂片,瑞氏染色,观察巨核细胞数量及发育情况。

1 2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