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 | 「细胞污染」鉴定入门级手册(建议收藏)
对于养细胞的人来说,可谓是谈 「污」色变。

细胞间的操作台并不是一个细菌都没有,在操作的时候要尽量规范迅速地完成操作,尽量减少进入培养体系的细菌数量,先检查一下自己的实验步骤是否规范:

不一定所有的「状态差、有黑点、形状怪」都是污染。如果细胞形态异常,不要慌,先拍个照鉴定一下!
怎么确定
细胞是否被污染?
关于如何鉴定正在培养的细胞有无污染,很多新手朋友没缺少经验,在此师兄分享下自己的经验。
第一步
看细胞,用肉眼观察
先看细胞瓶身,如果瓶身上没有裂缝,正常;如果瓶身上有裂缝,则污染几率非常大。
再看培养基颜色,如果培养基颜色是红色或者粉色,正常;如果是橙色,则可能是污染或者细胞过密;如果是黄色,则污染几率非常非常大。
最后,如果培养基澄清,正常;如果有少许漂浮物,则可能是污染或者有细胞凋亡;如果培养基很浑浊,甚至出现絮状物,则污染几率非常大。
第二步
静置细胞 1~2 h,使用显微镜观察
菌类污染通常分为杆菌、球菌和霉菌,为了方便大家分辨,师兄特地找了之前收到有典型污染的细胞照片,希望能帮助大家判断。

以上污染菌类为杆菌
常见的有大肠杆菌, 2-5 um 左右

以上污染菌类为球菌
常见的有葡萄球菌,直径通常在 1~2 um 左右

以上污染菌类为霉菌
常见的有毛霉,菌丝宽 2~10um左右

需要提醒的是,因为运输过程中细胞离开了其正常生长所需要的环境,部分细胞会出现凋亡或产生细胞碎片,容易误认为是细菌污染。
另外培养基中的杂质纤维也容易误认为是霉菌污染,具体区分方法如下:
细胞碎片&杆菌
细胞碎片只会随着细胞状态的变差而变多,通常增长不快;杆菌则增殖非常快,以常见的大肠杆菌为例,常温 25℃ 增殖 1 倍需要 40min 左右(此数据可查阅相关文献验证),培养基很快变黄且浑浊。
凋亡细胞&球菌
凋亡细胞通常只比正常细胞小一点,只会随着细胞状态的变差而变多,通常增长不快;球菌则要小很多,且成串或成团,培养基很快变黄且浑浊。
杂质纤维&霉菌
杂质纤维通常是过滤时残留的滤纸纤维,或者是酒精棉球上的棉纤维,在不开瓶处理的情况下其数量不会增长;霉菌的话虽然增殖速度没有杆菌和球菌快,但还是会有明显增殖。
👇 关注细胞污染专题,防止污染!
细胞被污染
还能洗洗重新用吗?
扔掉吧!
一般处理细菌污染的重要原则是——无限地稀释细菌的浓度,无限地减少细菌的数量。
当然如果你的细胞仍有富余或者冻存的,还是建议你把污染的扔掉,再复苏新细胞,以免影响实验数据,干扰判断。
---严---肃---的---分---割---线---
好啦,今天的经验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你还有其他实验问题,欢迎将提问发布到丁香实验小程序上哦👍
48 小时内就可以获得解答哦,快来试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