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2022.3.31慢性腹泻

发布于 2022-03-31 · 浏览 2239 · 来自 iOS · IP 黑龙江黑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5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greengel +3丁当

慢性腹泻的定义:粪便稀薄(含水量大于85%),排便次数大于3次/天,排便量增加(200g/d以上)且超过4周;

  • 粪便稀薄时首要特征和诊断依据;
  • 排便次数和排便量增加反应腹泻的严重程度,不是诊断腹泻的必备条件;
  • 影响粪便性状的主要原因是含水量和持水性;粪便中的水分分为自由流动水和非自由流动水;正常人粪便固体28%,水分72%,自由流动水占主要,水分增加粪便稀薄;脂肪持水性弱,脂肪泻患者粪便比非脂肪泻患者更稀薄;
  • 布里斯托尔粪便性状量表1-7型:1水样便,2软片状或糊状,3柔软团块,边界清楚,4腊肠样或蛇样光滑,5腊肠样表面裂痕,6结块腊肠样,7质硬粪块难排出;
img

慢性腹泻的流行病学:

  • 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有所下降,非感染性肠病如功能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炎性肠病、结直肠肿瘤不断增高;胆汁酸性腹泻、显微镜下结肠炎;


腹泻的发生机制:消化道液体约9L水,2L约来自食物,7L来自消化道液体:(唾液、胃液、胰液、胆汁、肠液),十二指肠以远的肠内容物渗透压与血浆和组织渗透压保持一致;水分在近段小肠的吸收继发于肠营养物杯电解质的吸收(钠钾ATP酶),空肠吸收5-6L,回肠吸收2L,水分在结直肠的吸收为主动方式1.5L,到达直肠时仅剩0.1L(100ml、100g)。

  • 小肠黏膜破坏;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对肠上皮细胞吸收和分泌的递质调控:5-HT,VIP血管活性肠肽;营养物质不分解不吸收(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单糖吸收,脂肪分解为中短甘油三酯通过门静脉吸收,长脸甘油三酯通过淋巴管吸收,蛋白质通过短肽和氨基酸门静脉吸收;乳糖酶缺乏导致的乳糖不耐受,导致渗透性腹泻;海藻糖酶;胆汁胰液缺乏;淋巴管扩张堵塞患者避免吃长链脂肪酸;肠肝循环障碍可引起胆汁酸性腹泻;



腹泻病理生理分类:

渗透性腹泻:禁食后腹泻停止火明显减轻;

  • 泻剂(硫酸镁,聚乙二醇、山梨醇、甘露醇、乳果糖);
  • 不能消化的糖水化合物纤维;
  • 消化酶缺乏乳糖酶、果糖酶;



渗出性腹泻:

  • 感染;癌症;自免性肠病;炎症;



吸收不良性腹泻:

  • 消化不良;吸收不良;胆盐下降:肝病、胆道梗阻、回肠切除;乳糜泻;短肠综合症;淋巴管阻塞;



分泌性腹泻:促分泌物

  • 细菌性肠毒素(霍乱弧菌、大肠杆菌、沙门菌)
  • 致泻物质:(胆酸、脂肪酸、泻药等)胆汁酸性腹泻:回肠切除、胆囊切除;肿瘤:胃泌素瘤、VIP瘤,甲状腺髓样瘤;
  • 内源性分泌物:(肽、胺、前列腺素)



动力型腹泻:

  • 多种因素综合而至: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甲亢;植物功能神经紊乱:糖尿病;



慢性腹泻的临床分类:

  • 脂肪泻:吸收不良、消化不良;
  • 炎症性腹泻:炎性、感染性、肿瘤;
  • 水样泻:渗透性、分泌性、动力性;
img


img

慢性腹泻病因分类:

  • 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腹泻于植物神经病变有关;甲亢分泌激素,导致肠蠕动变快;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SLE、硬皮病;
  • 肝胆胰腺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胆囊切除术后;
  • 胃肠道疾病: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肠病、感染性肠病、胃肠道肿瘤、药源性肠病;


慢性腹泻诊断思路:

  • 病史极为重要:是否长期服用药物(PPI);腹泻病人出现鹅口疮;喝牛奶后加重;肠外症状;既往病史;个人史;家族史;
  • 鉴别是器质性、功能性腹泻、假腹泻;
  • 根据临床变现和粪便性状初步分为水样泻、脂肪泻和炎症性腹泻;
  • 提示器质性腹泻:腹泻症状呈持续性;腹泻时间短但是体重明显减轻;夜间腹泻;突发腹泻;水样变为主,排便量大;合并贫血;血沉C反应蛋白增加;血白蛋白下降;
  • 病变部位:小肠病变多腹部不适多位于脐周,常餐后或便前加剧,无里急后重;结肠病变腹部不适多位于腹部两侧或下腹,常于边后缓解,排便次数多且急,粪便量少等;直肠病变常里急后重;


img
  • 腹泻和便秘交替常见于肠结核、肠易激、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 半夜或清晨便意扰醒所谓器质性;
  • 进食麦类食物加重者监狱乳糜泻;
  • 进食牛乳者监狱乳糖不耐受症;
  • 粪便量:真性分泌性腹泻》小肠炎症性腹泻》渗透性腹泻》结肠炎症性腹泻


腹泻实验室诊断:粪便常规检查、乳铁蛋白和钙卫星蛋白检测、粪便细菌培养;血清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

抗生素相关腹泻AAD;老年人急性腹泻(药物相关性腹泻);旅行者腹泻;


腹泻的治疗:

  • 饮食:一般不需要禁食;在肠道有吸收功能的情况下推荐饮食补液,少吃多餐,避免果汁;
  • 补液治疗:轻中度ORS(口服补盐液)、低渗ORS、量:(累计丢失量+继续丢失量)*1.5/2;中重度脱水:静脉补液,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见尿补钾;
  • 致泻治疗:蒙脱石(吸附毒素、保护黏膜、减少次数)益生菌(减少AAD、CDI发生率,免疫功能缺陷为紧急)抑制肠道分泌(次水杨酸铋、脑啡肽酶抑制剂如消旋卡多曲)肠动力抑制剂(洛哌丁胺、苯乙哌啶)
  • 抗感染治疗: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


抗感染药物使用原则:

  • 急性水样腹泻患者,排除霍乱感染后,多位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可不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
  • 考虑使用抗感染药物如下:发热伴黏液脓血便的急性腹泻;持续的志贺菌、沙门菌、弯曲菌、原虫感染;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败血症、有假体患者发生感染;
  • 中重度旅行者腹泻患者;


抗菌药物的选择:

  • 应用抗生素前行粪便标本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 经验性治疗初始治疗1-2天,喹诺酮类药物首选、复方磺胺甲恶唑次选;红霉素;利福昔明;
  • 对于AAD、CDI、艰难梭菌感染:停用正在使用的抗菌药物,使用甲硝唑、万古霉素(口服)治疗;使用抗动力止泻药(易蒙停)警惕发生中毒性巨结肠;


病毒性腹泻

  • 一般为自限性、对症支持;


寄生虫病:

  • 贾第虫病:替硝唑;肠阿米巴病:甲硝唑/替硝唑;隐孢子虫病:螺旋霉素、磺胺;




急性腹泻:病程2周内;

  • 细菌感染:细菌污染的食物或饮品,患胃肠炎或细菌性痢疾;
  • 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通过食物或其他途径感染;
  • 食物中毒:变质、苍蝇;
  • 生冷饮食、着凉;
  • 狭义感染性腹泻:传染病防治法里的疾病:霍乱、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 广义感染性腹泻:所有病原体感染导致的腹泻;


特殊高危人群:

免疫抑制宿主

  • HIV感染者;
  • 肿瘤晚期患者、放化疗病人;
  • 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病人;


糖尿病患者;患有炎症肠病患者;服用H-2受体抑制剂、抗酸药患者;



最后编辑于 2022-04-18 · 浏览 2239

7 100 1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