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2022.5.10 神经系统解剖学习

发布于 2022-05-10 · 浏览 6569 · 来自 iOS · IP 黑龙江黑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35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此用户已注销、greengel 2人推荐
icongreengel +3丁当

大脑

img

额叶

  • 中央前回:初级运动皮层,负责运动功能;随意运动、联合运动、姿势调节等;
  • Broca区:语言运动中心(语言产生区);
  • 记忆、判断、抽象思维、情感和冲动行为有关;
img


img


顶叶

  • 中央后回:负责面部和躯体的感觉和多种复合感觉传入信号的整合;
  • (立体感觉和深度感知,空间几何、身体识别感知)
  • 视觉性阅读中枢(角回)
img


颞叶

  • 负责处理听觉信息;
  • Wernick区:参与形成理解语言的功能(语言理解区);
  • 海马:新记忆产生必须区域;
  • 精神;

枕叶

  • 视觉信息处理:每只眼的对侧半视觉;
  • 视觉信息的计算、定位、分析;


胼胝体:连接两个半球,构成大脑纵裂池的底;

岛叶:颞叶和顶叶之间的岛叶;


  • 皮质:由细胞胞体组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
  • 白质:神经元的轴突;


97%的人语言区在左半球(少数左利手的人语言区在右半球);空间定向区右半球;


正中矢状面

img


冠状面

img


水平面

img





硬脑膜

  • 非常坚韧,将大脑固定在颅骨的不同区域,其中硬脑膜与颅顶骨结合疏松,与颅底骨结合紧密,颅顶骨骨折易出血,颅底骨骨折易脑脊液外露形成;
  • 硬脑膜在颅顶形成大脑臁(中央隔板),防止大脑横向移动;
  • 硬脑膜在颅后部形成小脑幕,将枕叶和小脑分开,脑干穿过(小脑幕切迹),防止脑干和大脑半球横向移动;
  • 小脑幕上:大脑半球;
  • 因为封闭坚硬的颅骨和刚醒的硬脑膜形成的封闭空间,任何占据空间的结构比如血液脑脊液,会导致大脑变形;
img




致命的临床脑出血:

  • 脑膜中动脉走形于颞骨内侧表面,颞骨外伤可能导致动脉的撕裂、切断动脉,导致硬膜外动脉出血(动脉出血、危急);
  • 硬脑膜下可见大静脉,静脉汇入静脉窦(硬脑膜在此形成褶皱),这些静脉连接静脉桥;特别是在一个萎缩的大脑中,静脉桥容易断裂,形成硬膜下出血;硬膜下出血导致的血肿肿块将挤压损害大脑皮层,导致急危重;
  • 硬膜外和硬膜下出血都可将大脑推向小脑幕切迹下面;
  • 大脑表面还有外层蛛网膜和内层脑软膜,中间走行营养大脑皮层的血管,两层之间是蛛网膜下腔;脑部动脉瘤或脑卒中(颈内动脉、基底动脉等),动脉破裂出血蛛网膜下腔动脉出血,危急重;
img



脑室系统

  • 侧脑室(两个)
  • 室间孔
  • 第三脑室:丘脑,下丘脑;
  • 中脑水管:中脑;
  • 第四脑室:延髓、脑桥和小脑;


img


下图所示

双侧大脑半球被移除后显露的侧脑室,侧脑室在室间孔汇合形成第三脑室,丘脑包裹第三脑室;丘脑通过白色的大脑脚与脑干相接,第三脑室通过中脑水管连接第四脑室;第四脑室由脑干平直的背侧面和小脑形成的菱形;

img


img



脑脊液的产生

  • 脑脊液由脉络丛(脑室内,主要在侧脑室)上皮细胞主动分泌,脉络丛与毛细血管紧密相连,脑脊液含有很少或者没有细胞,较低蛋白质和葡萄糖;血液中的大部分物质不能通过脉络丛进入脑脊液(血脑屏障);
  • 脑池是蛛网膜下隙在沟、裂等处扩大形成的空间;蛛网膜下腔;
  • 蛛网膜下池:1交叉池;2脚间池;3桥池;4小脑延髓池;5四叠体池;6蛛网膜粒(功能:回首脑脊髓液);
  • 脑脊液循环脑脊液环流:左右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上矢状窦-窦汇-橫窦、乙状窦-颈内静脉;75%脑脊液因为压力差通过上矢状窦流出蛛网膜下隙;
  • 脑脊液的作用:调节血流量颅内压,代谢产物和营养物质,缓冲外界对脑的冲击;
img


img



脊髓

脊髓在腹侧和背侧分别发出根丝组成前后根,前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

  • 背侧的神经根(后根):感觉神经根;
  • 腹侧的神经根(前跟):运动神经根;
  • 脊髓的白质:(周围,为灰色)
  • 脊髓的灰质:(中间,成米白色)细胞胞体所在区域;
  • 神经节;

下图所示为颈部脊髓节段,需要神经支配很多手机和臂肌,前角大,;如其他节段,例如胸髓节段只需支配少数肋间肌,故灰质呈H状;

img


  • 单突触反射:脊髓层面的反射;条件反射;

快速,无需大脑控制;最经典的反射膝反射;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反射;

img



脑神经与脑干

  • 嗅神经和视神经直接与大脑皮层相联系;
  • 颅神经与脑干的联系:


脑干与颅神经的位置与结构:

  • 核团是细胞体聚集区,束是轴突的聚集

延髓(按顺序)

  • 延髓腹侧面顶部的锥体束(皮质脊髓束,大脑皮层控制肌肉)
  • 延髓背侧底部链接小脑纤维束的小脑脚;
  • 中部的橄榄核;
  • 第四脑室和些许脉络丛;
  •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img


脑桥

  • 大脑脚到椎体末端;
  • 三叉神经,最大的颅神经,支配面部、嘴唇、口腔、鼻腔的感觉,面部控制,咀嚼肌的运动;眨眼反射(三叉神经传入,面神经传出)(三叉神经与大脑中动脉一同走形于硬脑膜内颞叶部;
  • 外展神经,面神经和听神经(相连接);
img


中脑

  • 中脑水管,大脑脚,黑质;“米老鼠”
  • 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动眼神经从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之间穿出,支配瞳孔收缩、瞳孔对光反射、观察近物时晶状体的调节;滑车神经从中脑背侧发出;
  • 瞳孔对光反射检查;
  • 大脑脚:皮质脊髓束;
img


颅神经支配大脑同一侧结构,颅神经不交叉(颅神经在脑内不交叉,脑半球支配的运动和感觉都交叉)

  • 动眼神经:眼肌的运动,调节瞳孔、调节晶状体;瞳孔对光反射;
  • 外展神经:支配上斜肌;
  • 三叉神经:支配咀嚼肌;头面部感觉;
  • 滑车神经:支配外直肌;
  • 面神经:角膜反射;
  • 听神经:传到听觉和平衡觉;
  • 舌咽神经:咽喉感觉与肌肉,咽喉的肌肉发音和说话;发音;咽反射;
  • 迷走神经:植物神经;
  • 副神经:斜方肌;
  • 舌下神经;
img



检查脑干状态:(功能)

  • 延髓:昏迷病人(咽反射),清醒病人(伸舌);椎动脉供血;
  • 脑桥:角膜反射;基底动脉供血;
  • 中脑:瞳孔对光反射;基底动脉顶部供血;



脑供血

后循环

  • 椎动脉-基底动脉(两条椎动脉在脑桥处汇合而成):
  • 小脑上动脉(中脑水平基底动脉顶部发出)
  • 大脑后动脉、后交通支动脉;
  • 大脑后动脉营养岛叶和部分深部颞叶,与视觉和新记忆形成相关;


颈动脉系统(前循环)

  • 颈内动脉(视神经、视交叉处)发出:
  • 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
  • 大脑中动脉;


Willi环

img


感觉通路

  • 脊髓丘脑束:痛温觉、粗触觉;
  • 背柱-内侧丘系通路:本体感觉、震动觉、关节位置觉;精细触觉;

感觉通路

  • 皮质脊髓束
img


img


img


感觉分离:损伤在中脑水平以下时,丧失痛温觉;保留振动觉、关节觉、精细触觉(包括一点粗触觉);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6569

2 127 20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