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全局视角,纵横诊疗,2021 CSCO指南大会在京拉开帷幕!

发布于 2022-03-15 · 浏览 4240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5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執著 +2丁当

【65】全局视角,纵横诊疗,2021 CSCO指南大会在京拉开帷幕!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1年5月06日B2版B3版.pdf


篇首:

此次大会包括肺癌、头颈肿瘤、乳腺癌、妇科肿瘤、泌尿系统肿瘤、黑色素瘤及肉瘤、消化道肿瘤、肿瘤营养治疗、肝胆胰肿瘤、免疫毒性及肿瘤相关疾病管理、血液肿瘤共计11个专场,


提要:

肺癌专场;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小细胞肺癌(SCLC);-解读

头颈肿瘤专场;

颈部淋巴结转阴性鳞癌(SCCUP);分化型甲状腺癌;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化疗、晚期鼻咽癌;


乳腺癌专场

HER2阳性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三类乳腺癌的诊疗进展和推荐方案入手,多维度展示和解读;将三阴性乳腺癌单独建立模块;


妇科肿瘤专场

卵巢癌诊疗指南》的更新要点做了相应解读;

子宫内膜癌概况、治疗概况、指南更新演讲汇报(指南,目前还未出版);


泌尿系统肿瘤专场

肾癌诊疗指南细致解读,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介绍;前列腺癌诊疗指南》的更新内容介绍和解读;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基因检测、样本类型治疗方案修改。


黑色素瘤及肉瘤专场

从诊断与外科治疗、病理学检查、药物治疗三个方面;


消化道肿瘤专场

食管癌诊疗指南》进行了解读;修改了纳武利尤单抗用于术后治疗方案;晚期转移性食管癌更新内容和要点;非转移性胃癌和转移性胃癌解读;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的更新部分;


肝胆胰肿瘤专场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与欧美肝癌诊疗指南进行了对比;

胆道恶性肿瘤诊疗指南》(未发布)总结和汇报。关注大胆关癌和小胆管癌的区别;更新和修改则主要是集中在晚期二线治疗的部分;特别提到“油盐不进”的胰腺癌的治疗问题;


肿瘤营养治疗专场

指南提升了关于营养风险地位;新增的《营养治疗与运动锻炼;肿瘤患者在适当运动,避免运动损伤,持续、低强度;


免疫毒性及肿瘤相关疾病管理专场

毒性管理指南》的更新要点;引入了亚临床心肌损伤的概念;强调多学科合作和联合用药,增加了常用免疫抑制剂的用法、用量和适应证,为高效解决毒性提供了指引,对医护人员预防、诊断、及时处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中枢系统转移诊疗指南》的更新,了解脑转移瘤,;心血管毒性的监测、预防和处理原则;


血液肿瘤专场

淋巴瘤诊疗指南》的更新要点;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疗指南》的更新;

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进行了分析;增加了“原发浆液性白血病”的章节,RNA测序加入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Ⅱ级推荐诊断方法;CD20阳性患者加入到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的适应人群;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MDS诊疗指南》首次发布;

肿瘤相关贫血诊疗指南》的内容

淋巴瘤指南PET分册》的发布梳理;

儿童及青少年白血病诊疗指南》首发;儿童恶性血液病有关的内容;

单独呈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多种亚型病种;


结会陈词;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团体;肿瘤学科已经成为了中国临床第三大学科,拥有近百个亚学科


全文:

2021年4月23日~24日,为期两天的“202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学术研究成果,讨论行业发展动向,见证多部指南更新。此次大会包括肺癌、头颈肿瘤、乳腺癌、妇科肿瘤、泌尿系统肿瘤、黑色素瘤及肉瘤、消化道肿瘤、肿瘤营养治疗、肝胆胰肿瘤、免疫毒性及肿瘤相关疾病管理、血液肿瘤共计11个专场,各肿瘤领域的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各指南更新及首次发布的要点进行解读和讨论。现将大会精彩内容呈现如下,以飨读者。


开幕式

CSCO指南大会开幕式由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江泽飞教授主持。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代表北京市希思科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致辞,并对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地欢迎与感谢。他指出,近年来,中国学者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贡献了很多中国声音,CSCO指南的制定充分考虑了这些具有中国特色且被国际认可的研究内容,将其融入指南的各个部分,同时,这些中国专家的研究结果与意见观点也成为了CSCO指南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有力保障。随着肿瘤慢病化的不断演变和CSCO指南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未来,CSCO指南的更新和发布的氛围和维度也将更加广阔。

江泽飞教授对CSCO常见恶性肿瘤诊疗指南的历年出版情况进行了整体介绍。他表示,自2016年起,CSCO系列指南的发布与更新已经走到了第六个年头。五年间,CSCO系列指南已经累计发行了近百万册,参与编写专家逾800位。因受到临床医生广泛的关注和好评,CSCO系列指南已成为中国临床医生日常工作的重要参考书籍。今年共有33部CSCO指南发布,其中更新指南23部、首次发布指南10部,CSCO指南一如既往地充分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与我国医疗国情,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适性指南。未来,CSCO系列指南将继续出版指南合订本、电子版以及更新部分CSCO AI辅助决策系统。


肺癌专场

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与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共同主持肺癌专场。


2021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预计7月出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志杰教授和上海市肺科医院任胜祥教授在大会报告中,结合2020年指南内容及过去一年的行业研究进展,对早期及驱动基因阳性、局部晚期及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疗进展进行梳理和展示。

吉林省肿瘤医院柳影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毕楠教授与段建春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基巍教授分别从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和内科治疗、放射治疗、支气管肺/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复合型和转化性SCLC治疗的多个方面,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进行了解读。



头颈肿瘤专场


头颈肿瘤专场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林岩松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共同主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孙艳教授就此次《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首次添加的原发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阴性鳞癌(SCCUP)相关章节进行介绍。郭晔教授就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免疫治疗的话题发表了相关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陈立波教授对首次发布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进行了解读。该指南作为国内首部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诊疗指南,有望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相关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唐玲珑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坤禹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方文峰教授分别从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化疗、晚期鼻咽癌的综合治疗三个方面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鼻咽癌诊疗指南》的更新要点做出了解读。


乳腺癌专场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海波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共同主持了乳腺癌专场。


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分别从HER2阳性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三类乳腺癌的诊疗进展和推荐方案入手,对此次《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进行了多维度展示和解读。更新亮点主要包括在病理诊断方面有多项内容加入,同时将三阴性乳腺癌单独建立模块,并且新增了真实世界研究模块,以期更为接近真实临床现状,解决临床实践实际问题。


妇科肿瘤专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王莉教授联袂主持了妇科肿瘤专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宁教授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卵巢癌诊疗指南》的更新要点做了相应解读。指出对于临床可疑为早期癌患者应该避免穿刺活检,考虑是否需要保留生育能力,晚期则要判断能否实现满意切除肿瘤等。对于卵巢上皮癌患者,遵循规范化诊疗指南十分重要,鼓励更多患者参加临床研究,改善临床模式和患者预后。


《中国临床肿瘤学(CSCO)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目前还未出版,因此,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李力教授根据子宫内膜癌概况、治疗概况、指南更新等方面内容做了演讲汇报。此次CSCO诊疗指南也将根据证据等级和推荐级别进行制定,以更准确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泌尿系统肿瘤专场

泌尿系统肿瘤专场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共同主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就本次《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诊疗指南》更新与要点进行了细致解读。通过列举国内外多项临床试验,体现出免疫联合治疗已成为晚期肾癌的主要选择。同时,免疫治疗在肾癌辅助及新辅助治疗中的前景广阔。


何志嵩教授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崔传亮教授就本次《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介绍。新版指南的修改主要集中于围手术期的辅助与新辅助治疗及晚期肿瘤的辅助治疗。新版指南体现了医学指南的时效性、可靠性与可读性,并纳入较多国内临床研究数据,体现了我国疾病人群的独特特征,并在专家共识基础上进行相应修订。


叶定伟教授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的更新内容做了介绍和解读。本次指南强调了前列腺癌的多学科治疗(MDT)诊疗模式中网络、远程MDT和临床研究的重要性、经会阴活检的优势并推荐了感染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特别值得注意是,本次对于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基因检测、样本类型治疗方案和理念等均进行了修改。同时,指南修改了局部性前列腺癌的适应证以及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分层策略。


黑色素瘤及肉瘤专场

黑色素瘤及肉瘤专场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牛晓辉教授共同主持。

北京积水潭医院徐海棠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坚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陈静教授分别从诊断与外科治疗、病理学检查、药物治疗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此次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软组织肉瘤诊疗指南》的更新内容。2021版指南增加了“局部肿瘤”的概念,包括外科治疗前的原发肿瘤和外科治疗后的复发肿瘤两种情况。同时新增了病理学诊断策略,并附录了第五版软组织肉瘤WHO分类(2020)、ICD编码和软组织肉瘤病例规范化报告内容。

牛晓辉教授、刘基巍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斯璐教授分别就外科进展、辅助治疗进展和晚期治疗进展的内容介绍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综合来看,2021版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按照黑色素瘤亚型(皮肤、肢端、黏膜、眼)分类制定,注重遵循美国癌症医学网络(NCCN)指南与中国研究结果相结合的理念,尤其是肢端亚型和黏膜亚型。2021版指南中,在皮肤亚型、肢端亚型和黏膜亚型的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治疗的治疗推荐等级方面都做了一定的改动。


消化道肿瘤专场

消化道肿瘤专场由李进教授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联袂主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杨弘教授从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角度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进行了解读。在2021版指南中,修改了纳武利尤单抗用于术后免疫辅助治疗的治疗方案。同时进一步规范了淋巴结清扫术式的名称,对于可采用淋巴结清扫的肿瘤亚型进行重新定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镜教授从晚期转移性食管癌的角度,针对晚期转移性食管癌的一线治疗、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分别介绍了此次指南的更新内容和要点。通过对免疫治疗在食管癌后线到二线、一线的不断推进,对免疫治疗的未来做了展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风华教授分别就非转移性胃癌和转移性胃癌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诊疗指南》进行了解读。综合来看,在胃癌诊断上,2021年指南从影像、病理及分子诊断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各种检查手段的选择及检查报告的规范。在围手术期治疗方面,编委会从国人临床研究数据出发,提高了SOX方案的推荐级别。同时,2021版指南对免疫治疗从一线到三线、不同的药物、不同的适用人群都作出了详细地推荐及注释,以期规范免疫治疗在胃癌的应用。此外,还新增了胃癌支持治疗的章节,强调胃癌的综合治疗是全方位的,既要针对肿瘤本身进行治疗,也要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袁瑛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章真教授分别从内科和放疗的角度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的更新部分。指南在人群筛查、转化治疗、姑息治疗以及直肠癌患者的放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


肝胆胰肿瘤专场

肝胆胰肿瘤专场由南京金陵医院秦叔逵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沈锋教授共同主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赵明教授将2020年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与欧美肝癌诊疗指南进行了对比。从原发性肝癌的监测、分期、诊断,消融治疗、外科切除、肝移植、放射治疗、TACE治疗及系统治疗等诸多方面,将该指南与欧美国家的美国国家癌症医学网络(NCCN)指南、欧洲临床肿瘤学会(ESM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等多部指南进行了系统的比较。


因《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胆道恶性肿瘤诊疗指南》2021年版目前还未正式发布,北京大肿瘤医院周军教授主要阐述了将在2021版胆道恶性肿瘤指南的方向进行了总结和汇报。他指出,2021版指南将在筛查和诊断部分更加关注大胆关癌和小胆管癌的区别,在术后辅助放疗的部分推荐对切缘阳性的患者行术后辅助放疗,而系统治疗的内容,更新和修改则主要是集中在晚期二线治疗的部分


秦叔逵教授总结了肝胆胰肿瘤专场的内容。从早中期肝癌的外科治疗、晚期肝癌的系统治疗以及蓬勃发展的免疫治疗等多项研究及其前景做了系统的梳理和点评。秦教授还特别提到了此次未涉及的“油盐不进”的胰腺癌的治疗问题,他指出,免疫治疗始终在该领域未获得预期的结果,希望引起广大同道的重视,不断在临床研究中进行探索,最终攻克这个“癌中之王”。


肿瘤营养治疗专场

肿瘤营养治疗专场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主持。

围绕《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指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丛明华教授就本次指南新增的《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章节中肿瘤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做了详尽的介绍。他指出,2021版指南提升了关于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这一章节的地位,在营养不良评估工具中增加了“GLIM标准诊断营养不良”的Ⅲ级推荐。同时,在综合评估的方案中增加了“膳食评估工具”的Ⅲ级推荐。最后,2021版指南还在注释中增加了GLIM标准诊断营养不良相关内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贾平平教授就本次新增的《营养治疗与运动锻炼相结合》的章节中的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内容进行了解读。重申了营养不良的概念,强调了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必要性,并清晰地阐述了营养治疗的目标。强调了肿瘤患者中胰岛素抵抗者的预防和治疗,并介绍了营养干预的指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勤教授则就此次指南新增的《营养治疗与运动锻炼相结合》章节中的肿瘤患者化疗、放疗期间的营养治疗内容做了系统梳理。2021版指南指出,肿瘤患者在适当运动的同时,应避免运动损伤。运动方式则采取持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和训练肌肉的抗阻力运动相结合


免疫毒性及肿瘤相关疾病管理专场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60医院王宝成教授、刘基巍教授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牟永告教授共同主持了免疫毒性及肿瘤相关疾病管理专场。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俊教授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了解读。2021版指南关注特殊人群或高风险人群筛查;增加了针对性的检查、检验项目;增加了胰腺毒性管理章节,对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内皮增生症(RCCEP)管理推荐做了较大更新。在心脏毒性管理部分,引入了亚临床心肌损伤的概念,并细化了描述及推荐级别的相关内容。同时,更加关注严重毒性(G3-4)的管理,强调多学科合作和联合用药的必要性,增加了常用免疫抑制剂的用法、用量和适应证,为高效解决毒性提供了指引,对医护人员预防、诊断、及时处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章必成教授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了解读。新增了胸膜间皮瘤章节,使得免疫治疗临床应用的肿瘤类型增至17个,并对多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行了推荐级别的提升。在当前免疫治疗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作为国际首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此次2021版CSCO指南的更新,将对医护人员规范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牟永告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媛媛教授分别从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枢系统转移诊疗指南》的更新内容。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王涛教授还对乳腺癌脑转移的内科治疗进展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和介绍。希望2021版指南能够帮助神经外科及肿瘤科医生更深入地了解脑转移瘤,更好地规范脑转移瘤的治疗,为患者的生存及生活带去希望。

大连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医院夏云龙教授、安徽省立医院潘跃银教授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凤奇教授分别从抗肿瘤治疗所致心血管毒性的监测、预防和处理原则等方面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肿瘤治疗所致心血管毒性防治指南》的首次发布内容进行了解读。综合来看,该指南基于我国庞大的肿瘤患者人群和巨大的临床需求,具有实用性、前沿性和社会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推进我国肿瘤心脏病学发展,使更多患者获益。该指南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数据涵盖抗肿瘤治疗所致心血管毒性的类型、发生机制、高危因素、预防、筛查、监测、治疗、随访等方面内容。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肿瘤心脏病学的发展和临床规范化诊疗水平,从而使更多肿瘤患者获益。


血液肿瘤专场

血液肿瘤专场由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联袂主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了总结。她指出,2021版指南聚焦于临床实用性、方案可及性和全程化管理三个方面。在考虑到国情的前提下,结合药物可及性和药物经济学,2021版指南更新对各种治疗方案进行了优化,并且根据证据级别进行了分级推荐。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翼鷟教授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瘤诊疗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了介绍。她表示,因研究进展的进一步验证,将IGEV+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作为复发时为低危且初治时未经过放疗的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Ⅱ级推荐。根据欧洲EuroNet协作组指南,2021版指南建议以PET2和PET4的疗效评价对儿童青少年复发或难治霍奇金淋巴瘤进行危险分层和推荐挽救方案,也可以作为其参考的治疗方案。同时,2021版指南还在间变大细胞瘤部分作出了相应改动。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贡铁军教授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进行了分析。2021版指南增加了“原发浆液性白血病”的章节,将RNA测序加入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Ⅱ级推荐诊断方法,并将CD20阳性患者加入到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的适应人群中。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后治疗中,将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后进入维持治疗作为Ⅱ级推荐方案。同时,增加了许多注释内容以及写法的改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兰平教授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MDS诊疗指南》首次发布的内容。许教授分别介绍了指南所涉及推荐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种及特定条件,包括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随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向大家展示了此次首次发布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相关贫血诊疗指南》的内容进行了解读。此次发布的指南包括了肿瘤相关性贫血(CRA)的诊断思路、CRA的病情评估、CRA治疗原则、CRA治疗手段及附录5个部分。赵教授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着重介绍、梳理了CRA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手段。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雪鹃教授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指南PET分册》的发布内容进行了梳理。为指导和规范PET-CT在淋巴瘤领域的应用,2021年将把2020年淋巴瘤诊疗指南中增加了PET-CT部分分离成册。这本淋巴瘤指南PET分册,凸显了PET-CT在淋巴瘤中的重要性,更加贴近临床的实际需要,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的使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竺晓凡教授则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儿童及青少年白血病诊疗指南》儿童恶性血液病有关的内容进行首发内容披露。整部指南主要描述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多种亚型病种,同时还包括了婴儿白血病等不常见的类型。希望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单独呈现,能够引起对这部分疾病及其患者的重视。



大会最后,马军教授做了结会陈词。他表示,自1996年CSCO创建开始,经过多年的努力,CSCO已经成为可以与ASCO等国际重要肿瘤学会并驾齐驱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团体。当前,肿瘤学科已经成为了中国临床第三大学科,拥有近百个亚学科,CSCO指南也为中国临床医生的规范化行为贡献了重要力量,这一切都离不开无数肿瘤医生的努力、肿瘤患者和医药研发企业的支持。未来,真实世界研究和创新研发都是值得期待的部分,作为临床肿瘤医生,应当秉承医德,为中国临床肿瘤事业的未来不懈奋斗! (王淳 整理)


肿瘤周刊2021年5月06日B2版B3版.pdf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240

回复收藏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