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大机构,手术必然是平庸的
实际工作中我们会观察到一个现象,一些不可能缺医生的大机构经常在招聘,高薪悬赏寻找好医生,可是,层层筛选之后,市场反馈一般。常理,这样的机构,这样的薪资,不应该缺少优秀的医生。机构自己清楚,技术一般,市场观察的事实也是技术一般。
本帖试着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发现这是一种必然,逻辑推理与事实相互印证。
手术,大型机构,必然求稳,求稳才能在大量手术操作的时候保障安全和较低的纠纷率,这种求稳的需求导致一些普遍化行为,比如,找公立系统大专家坐镇技术,殊不知,地位高名气大,不等于会做手术。公立医院的美容外科绝大多数是做不好的,体系性不相容。机构用了大专家的权威和信用,那么,在大专家之下,就很难有别人可以发出不同意见,优秀的医生技术成长受阻,为了个人技术成长很快就离开。如果是专人专项的机构,医生受限更严重,离职也更快。
普遍化行为二,找个公立医院退休的院长管理医务,这两位,构成技术安全上的壁垒。而这个组合,俨然就是公立医院的延伸拓展,只是多了一个营销推广。把民营企业做出公立医院的风格,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医美人才自始至终都是缺乏的,包括现在。树大有枯枝是必然的,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机构随着体量的增大,顶尖人才的比例被稀释了。
大机构的老板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现在是要保住财富,求稳。老板求稳,管理系统筛选出来的医生,一定是稳健型,以“某些手术我们不做”为荣。殊不知,技术越烂,底线越高。外科的发展就是对底线的一次次突破。最初的外科基本都是体表手术和外伤处理,之后进入腹腔——胸腔——颅腔——心脏——肝脏——脏器移植......,医生的成长也是对能力的一次次突破,三级医师和手术分级,是一层层走上去的。
医生想为自己的无能找个理由回避手术,太容易了,而且这种行为是被赞赏的。在这位医生眼里,真的不能做,在更优秀的医生眼里,他也是真的无能,都是真的。
女性的生活与美容外科是不相容的,女性要结婚生子,老公孩子家庭第一,而整外医生成长期几乎都是漂泊的,所以,整外做得好的几乎没有女性。
大机构主刀用的都是成熟的医生,完全在公立医院成长起来的医生,只能用名气,不能做主力操作医生。在民营体系完成技术成长的医生,与公立医院的管理风格,是不相容的。只有在公立医院打基础,在民营医院锻炼多年的医生才是最佳选择。而,大机构的自信,与实力型专家的自信,相遇也是无解的。
但是,一个显然的问题是,如果这些人如果真的懂技术,为什么要找专家,自己指导下面的医生操作就可以了,何必呢?
在大机构内成名的医生,成名之后,也会出现离职倾向。同时,市场变化、总经理换人……,都可能导致磨炼多年、包装宣传多年的优秀医生离职。这时候,往往出现一个争议性问题,“机构捧红了医生,还是医生造就了医院。”趋利避害,是人性的必然。其实,医生医院是劳动契约,医生、医院各取所需,说多了就是道德绑架,愚昧落后不开化的表现。
楚王虽雄,难免乌江自刎;汉王虽弱,却有万里江山。刘邦的开国功臣,韩信、陈平、英布、彭越都是项羽那边不受重用的人。项羽有项羽的理由,刘邦有刘邦的看法,逻辑上都是对的,但事实上的胜利者只会有一个。
医美市场,今后的两三年,会淘汰60%以上的机构,淘汰80%的整形外科医生。大型机构所面临的的,一方面是擅长修复和畸形矫正的公立医院,公信力无论如何都比商业机构强,一方面是手术漂亮的独立诊所,口碑传播;还有渠道机构疯狂抢客。机构的竞争是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但在技术领域是一定是人才的竞争。
大型医美机构的人才机制,决定了他无法依靠效果取胜,依靠资本,依靠企划,依靠运营,无法依靠医生。决定了大型机构的总体手术效果,不出问题,也不叫好。回应标题,医美大机构,手术必然是平庸的。
从现在的医疗大环境看,信任度缺失,医患矛盾严重,中庸之道应该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从医美的市场竞争来看,中庸就是中庸。
============
引用一下朱兄的回复,“大机构注重的是品牌的打造,维护,维护成本医生的技术只占很少一部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大机构医生的技术并不重要,在技术和工资待遇上,他们更看重的是你的工资待遇,他们不要求你是行业大咖,也不要求你的手术做的太出彩,只要别经常·有纠纷,手术你爱咋做咋做,只要你给我要的工资待遇低我就用你。相反一些渠道医院更重视医生的技术和手术质量,渠道更要靠口碑来拉顾客,所以目前大型直客机构越来越喜欢用薪资比较低的纠纷不太多的医生”

最后编辑于 2022-02-21 · 浏览 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