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HAP)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 , V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病死率高。我国于1999年发表了“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1],迄今已近20年,在此期间国内外发表了许多HAP/VAP相关指南并历经更新[1。随着相关研究的日益深入,HAP/VAP的定义在发生变化,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也积累了大量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我国自己的研究证据日渐增多,结果显示我国HAP/VAP在病原学分布和耐药率方面与国外有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对原有的指南进行修订,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组织修订。经过多次现场工作会议,确定了HAP/VAP的整体框架和主要更新内容;在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经全体学组委员反复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并广泛征求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后,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定稿。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参照“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 , CAP)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证据等级是对研究证据质量的评价,推荐等级是对一项干预措施利大于弊的确定程度的评价(表1)。一般来讲,证据等级越高,推荐等级也越高,但有时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并不完全对应,还需要权衡证据的来源,患者的意愿,价值观和资源消耗等做出判断。我们强调,在同等循证医学证据等级的前提下,优先采纳我国的证据和研究成果。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年龄≥18周岁的非免疫缺陷的HAP/VAP患者,主体分为8个部分及Ⅰ个附件。期望通过本次修订和推广,进一步规范我国HAP/VAP的诊断和治疗。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