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服固体片剂的压片选择
我最近在做某品种的时候碰到一个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想请教站立的各位大佬们,具体问题如下:
该品种原料药占比约20%,余下辅料为MCC、PVPP、胶态二氧化硅、MgSt,然后再包3%的非功能性包衣。制粒为湿法制粒(高剪切)
现在在观察溶出现象时,发现以下有意思的事情:制粒时若细粉占比较高,则选择较大的硬度;而若粗颗粒较多时,则选择较低的硬度。两者均能达到相同的崩解时间(约2'30")。且溶出度在官方条件(pH6.8)下测定均能达到F2大于70,其他多介质溶出也能达到F2大于60。
现在问题是,像这种的 “低颗粒度—高硬度” 和 “高颗粒度—低硬度”组合下,应当如何选择期制粒度(即粗颗粒含量)和压片硬度组合,或者说是否有通用规律?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