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口服液体制剂开发流程

发布于 2021-06-20 · 浏览 6749 · IP 江苏江苏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31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推荐

鉴于园子里没有相关主题,本人探讨3个月有余,初步整理口服液体制剂的研发思路和流程,仅供各位同仁参考和指正。

首先是开题,重点关注,参比制剂的选择,辅料种类,工艺、口服液的瓶子等等,现在仿制的一般都是国内未上市的三类药物,当然啦,以豁免BE品种优先,能尽早拿到批件。

随着集采的推进,辅料的选择毋庸置疑,已经改变思路了,优先选择国产的,但鉴于国内厂家质量参差不齐,如何选择态度良好且质量有保障尤为重要,比如某康,问啥啥没有,再问就没有下文,赠样证明替他们写好了,都不给盖章,实在担心后期供应有问题,影响中试、生产等环节,因而能替代就替代,还有一个小技巧,之前辅料种类有羧甲基纤维素,CDE官网查询后,仅有尔康还有进口的亚士兰有A状态型号辅料,后来偶然的机会,输入关键词“羧甲纤维素”,还是有很多可替代的辅料。

工艺方面,一般还是最基本的原则,相似相容原则,原料根据BCS分类,查询文献资料,根据特定pH范围增加原料药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又比如甘油溶解尼泊金等防腐剂,同时口服液需注意气泡问题,搅拌、助悬剂比例过高可增加气泡产生的可能,影响装量。

口服液瓶子级别不高,一般为钠钙玻璃,很便宜,几毛钱一个,同时口服液还需要做包材相容性,但是组件相容性还需要看国家政策。

综上,口服液的开发流程为:原辅料采购-空白辅料溶解加入顺序考察-含药处方筛选,比较不同供应商原料对工艺、有关、含量、pH值及相对密度等质量属性-筛查不同种类的辅料,需要分析配合做有关物质检测,甚至放置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处方组成、工艺,同时,中试放大过程中,需密切关注相对密度,影响含量,延误进度。

最后编辑于 2021-06-21 · 浏览 6749

24 99 20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