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一周内超标80倍,超大剂量用药致82岁患者死亡,医院被判承担主责

发布于 2021-11-18 · 浏览 1909 · 来自 Android · IP 天津天津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18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用药超剂量这么多,一周之内静脉注射两次,如果按常规一周之内只能使用10毫克来算,就是超标80倍!而且用错剂量之后又没有及时抢救。”

11月17日,广东张女士向华商报记者证实,母亲在广州市白云区一家涉事医院离世,家属以涉嫌医疗事故罪向白云区金沙洲派出所报案,两次医疗事故鉴定均认定医院过失行为与患者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82岁患类风湿

“用这个药后白细胞最后降到几乎为零”

“2019年8月底,我妈妈就感冒咳嗽,我们才领她去医院治疗,病情有过反复,后来到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这家医院诊治。”

张女士介绍,82岁母亲患有类风湿,2019年12月在这家医院住院期间,医生用错了治疗类风湿药物甲氨蝶呤的剂量,导致严重后果。

“我母亲以前从来没有服用过甲氨蝶呤,用这个药后,我妈妈的白细胞最后降到几乎为零,所以医院才用排除法找原因,当时还是我哥哥发现医院未经家属同意使用这个药的问题。”

>>>两次静脉注射

一周之内总剂量800毫克超标80倍

11月17日晚,张先生向华商报记者回忆起事发经过。

“2019年12月12日中午,我去病房看我妈,发现注射架上吊了一瓶黄色的药物,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当时去问,主治医生说这是化疗药,我心里就咯噔一下,我妈是类风湿,当时怀疑肺部感染,怎么会用上化疗药呢?”

张先生表示:“我了解到,他们12月5号还打过一次,我们咨询过,所有治疗类风湿这种药,一周内只能使用10毫克,并且是只能口服,他们却是打点滴,这就更严重了,一周之内总剂量用了800毫克,属于超大剂量使用,违反临床治疗常规。”

img

医院用药记录显示,2019年12月5日对患者超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

张女士表示:“毕竟用药超这么多倍,一周之内还是静脉注射两次,如果按常规,一周之内只能使用10毫克来算,就是超标80倍,因为打的是点滴,药效发挥更快,所以才更致命。”

>>>血象检查恶化

“暂停副作用的药 但甲氨蝶呤还是打了”

张先生认为:“这是导致我母亲病情恶化,直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要求医院再做一次血象检查,到下午看血象检查结果,结果发现血液三系完全恶化,白细胞从正常值降到微值,肝肾功能之前都正常,这次也全都恶化,极不正常。我就赶紧问医生怎么回事,医生也不知道状况,才赶紧查,说把有比较大副作用的药给暂停,但当时甲氨蝶呤这个药并没有停,当天中午我看到这个药还吊在注射架上,当时这瓶药还没打,但是没想到医院最后还是打下去了。”

>>>医院抢救不到位

“耽误两天,我妈白白在重症病房等着感染”

“剂量用错之后的抢救,还是我们家属提出来的。”张女士和张先生均表示,医院后面的抢救也很成问题。

“我妈住在重症病房,她的白细胞降到1.0,完全没有抵抗力了。我们当时要求医院把我妈转到轻症病房,因为重症病房还有其他病人,很容易在那里交叉感染,但是医院说轻症病房没有床位,一直拖到12月14号,我再次要求,医院才把她转到轻症病房,这中间又耽误两天抢救时间,这期间也没有用抗感染的药物,相当于我妈白白在重症病房等着感染。”

兄妹俩认为,剂量用错产生不良后果之后,医院没有立刻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张先生说:“后来在广东省医学会组织的医疗事故鉴定会上,有专家提问,问医院代表,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这种药后,什么时间开始使用的解药,他们说14号才开始用亚叶酸钙。这位专家说,这时候抢救就要以小时计,而不是说用多少天来计的,所以完全是耽误了。”

张先生告诉华商报记者:“11月14号晚上,我妈的白细胞降到几乎为零,才转到ICU抢救。我妈当时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几乎没有办法说话。我妈走前一天,我们在ICU看到监控视频,她处于弥留状态,呼吸非常急促,她14号进ICU,23号离世,中间待了8天。”

>>>一级甲等事故

违规超大剂量用药,抢救治疗也欠及时得力

“我们也做了两次医疗事故鉴定,两次结论都认为我妈死亡跟医生超剂量用药有直接关系。”张女士表示,一周之内用了两次超剂量使用甲氨蝶呤,超过正常标准80倍,用错剂量之后又没有及时抢救,涉事医院难辞其咎。

“2021年1月份我们家属要求做医疗事故鉴定,广州市医学会5月份出的鉴定结论,医院不服鉴定结论,二次又提请广东省医学会进行第二次鉴定,鉴定专家组认定医院过失行为是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并导致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认定医院构成一级甲等事故。”

广东省医学会2021年9月2日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认定医方在存在医疗过失行为。

医方在患者肺部感染的情况下,超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违反临床诊疗常规。患者为类风湿关节炎,并非恶性肿瘤患者。甲氨蝶呤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规剂量为每周口服10到15毫克。医方在患者存在肺部感染的情况下,分别于2019年12月5日和12月12日分别静脉输注甲氨蝶呤400毫克,使用剂量、使用方法,不符合各级权威机构(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用药指导意见及指南的相关规定,无循证依据。

医方超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后,患者出现严重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加重感染、感染性休克,最后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另外,医方对患者使用甲氨蝶呤后监测欠规范。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后,医方的抢救治疗欠及时得力。医方监测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12月12日再次使用甲氨蝶呤,加重了患者病情。医方早期治疗的时机欠及时,抢救效果欠得力。

鉴定专家组认为,医方对患者超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的医疗过失行为,是导致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并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医方医疗过失行为与患者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鉴于患者自身高龄、有多种慢性病史,也是导致其死亡的因素之一,为次要因素。鉴定结论认定属于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方负主要责任。

img

广东省医学会认定,医方超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的医疗过失行为,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

2021年5月26日,广州市医学会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显示,认为医方对患者诊疗过程中存在违规及医疗过失行为。

患者为82岁高龄,基础疾病多且病情复杂,医院对病情评估认识不足,超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是造成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鉴定专家组认为医院存在违规及医疗过失行为,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并最终死亡,患者死亡与医院的违规及医疗过失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医院构成一级甲等医疗事故,承担主要责任。

>>>家属称不知情

“医生用这个药之前没有告诉我们家属”

张女士解释当时没有做尸检的原因。“我母亲是2019年12月23号去世的,那时候,医院是承认错误的,跟我们家属说尸不尸检都承认过失,让我们先把老人的身后事处理完,但事后却又反复了,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所以我们才提出做医疗事故鉴定。”

张女士说:“当时主治医生态度还好,承认有过失,就是药的剂量用错了,跟我们家属作过解释,所以我们才同意不做尸检,但过后又和前面的解释有出入,在医疗事故鉴定会上又把责任推给我们家属。”

张先生表示,到后期医生统一了口径,“医生说我妈白细胞降低是严重感染引起的,把责任都给推掉,而且本末倒置,实际是因为超剂量用甲氨蝶呤,才导致抵抗力下降到零,且没有及时救治,才造成严重感染。”

张先生告诉华商报记者:“我妈救治总共花20多万,甲氨蝶呤这个药不贵,但医生用之前完全没有告诉我们家属,我们完全不知情,医生竟然在病程记录里写上经过我们同意才用这个药,这就完全是伪造事实,所以我们特别气愤。”

之前,广州市医学会鉴定专家组认为,涉事医院对患者的病情沟通告知不足,尤其在给予患者使用甲氨蝶呤治疗前,没有与患方进行充分沟通与告知。

>>>死者家属报案

要求按医疗事故罪追究对涉事医生追责

张先生表示:“在医疗事故鉴定会上,医院代表还说我们家属一住院就威胁医院一定要把我妈治好,不然就怎么样怎么样,竟然说这种话!他们不但把我妈妈弄没了,还要反过来向我们家属身上泼污水,我们实在是忍无可忍,实在没办法才寻求媒体。”

张女士表示:“今年8月30号,我们去白云区金沙洲派出所报案,要求按医疗事故罪追究3名涉事医生的法律责任,警方没有提供不予立案通知书。”

对于为何没有立刻报案,张女士解释称,一方面是因为疫情,一方面是需要等医疗事故鉴定结果,“当时因为有疫情,所以才拖得比较久,没有立刻报警。”

“我们主要的诉求就是要求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对涉事医院和责任医生进行严肃的行政处罚,涉及刑事犯罪的医生移交司法机关,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涉事医院回应

会依法依规处理 该承担的责任决不推脱

11月17日,华商报记者联系涉事医院,一位院方工作人员表示:“医院内部有做过调查,你来医院有院长接待,我不能代表医院给你回答问题。”

华商报记者联系一位院领导获悉,广州市白云区卫计局已介入调查。

“这个事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在介入处理了,我们现在正在走流程,我们也有调查,这个事情卫生行政部门已经介入了,我不会跟你说太多,不管怎么样处理,我们肯定是依法依规来处理,该医院承担的责任我们决不推脱,该谁承担的责任我们也绝对不推脱。”

广东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显示,涉事医院认为,对患者各项诊疗行为均符合相关诊疗规范,对患者整个诊疗过程尚未达到医疗事故的构成标准,不构成医疗事故。

涉事医院认为,患者既往在多家三甲医院确诊为类风湿,使用甲氨蝶呤治疗有指征,医院在治疗中比常规治疗剂量大,单从剂量和后续监测血药浓度均在中毒剂量以下。患者家属依从性较差,多次在病情关键时候自行停药,又或者不进行医生建议的检查及治疗或转院建议等。患者最终骨髓抑制,脓毒症感染死亡,并非完全由于使用甲氨蝶呤所致。患者家属主动放弃尸体解剖,导致死亡原因不明。

医院认为,患者有严重的基础病及类风湿活动加重,使得终末期感染转为脓毒血症,血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最终治疗无效死亡。

11月17日,华商报记者从死者家属委托的代理律师处获悉,“一开始医疗事故鉴定,就是由广州市卫健委委托医学会鉴定的,结果出来之后,家属就要求移送公安机关。当地的卫健委正在处理,这个案件不是普通的医患纠纷,而是有权威鉴定机构确认的事实,医生存在用药失误。”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909

回复2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