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血脂异常的诊断和治疗,一文掌握

发布于 2021-10-23 · 浏览 4766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北河北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20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一、血脂的基础知识回顾

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它不溶于水,必须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


胆固醇:可外源性来源于小肠对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也可内源性来源于肝脏及小肠细胞的合成。


其去路为经组织细胞的再利用和肝脏的代谢分解。它可以形成胆酸、构成细胞膜、合成激素,过高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TG:可外源性来源于小肠中吸收的油脂,也可内源性来源于肝脏的合成。


其去路为组织细胞的利用和肝脏的代谢转化。它可以贮存和提供能量、维持正常体温,过高可能导致胰腺炎。


脂蛋白分为CM(乳糜微粒)、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IDL(中间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Lp(α)(脂蛋白α),其特性与功能见下表。


img


表:脂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二、血脂异常的危害


LDL-C、TG升高,HDL-C降低等血脂异常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急性胰腺炎等众多疾病的发病风险,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ASCVD包括以下疾病:


① 心肌梗死或其他类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② 冠状动脉其他动脉血运重建;

③ 短暂脑缺血发作;

④ 缺血性卒中;

⑤ 动脉粥样硬化性外周血管疾病(含踝臂指数<0.90);

⑥ 其它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主动脉瘤、颈动脉斑块且管腔狭窄≥50%。


三、血脂异常的诊断


为了更好地预防血脂异常造成的疾病风险,并指导降脂治疗的启动时间与治疗方式,临床上评估血脂结果,需要先排除继发因素,然后结合患者的基础状况进行ASCVD危险分层,确定治疗的目标值,如果达标则观察为主,不达标则启动降脂治疗。


img


图:血脂诊断流程图


img


图:血脂异常的并发症


img


表:中国ASCVD一级预防标准


血脂水平的分层标准及ASCVD危险分层见下表。


img



四、血脂异常的治疗


1. 治疗原则


① 根据ASCVD的危险程度决定是否启动药物降脂治疗。

② LDL-C水平为首要干预靶点,非HDL-C可作为次要干预靶点。

③ 治疗首选他汀类药物,起始剂量应用中等强度他汀,不能达标则与其他降脂药物联合使用。

④ 治疗以达到目标值为准,不能达到目标值者,LDL-C至少降低50%。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在目标值以内者,LDL-C仍应降低30左右。

⑤ TG偏高时,TG>5.5 mmol/L首选贝特类治疗,TG<5.5 mmol/L首选他汀类治疗。


2. 常见降脂药及其作用机制


依折麦布:阻止胆酸或胆固醇的吸收。

他汀: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PCSK9:促进LDL受体表达,加速脂蛋白分解。

贝特:激活脂蛋白代谢酶类,促进甘油三酯水解。

树脂类:阻止其他脂质的合成,促进其他脂质的代谢。


3. 临床注意事项


① 看血脂不能单纯关注血脂水平,一定要结合基础疾病做危险分层,根据各层级的治疗目标值进行评估。

② LDL-C似乎越低越好,但这一临床经验有悖于哲学直觉,准确性有待验证。

③ HDL-C似乎越高越好,但实际上有实验证明男性HDL-C>1.9 mmol/L,女性HDL-C>2.2 mmol/L会增加心脏疾病风险。

④ TG不能被忽略,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中,高TG会增加ASCVD风险。

⑤ 联合用药成为趋势,他汀效果不佳时应考虑联合应用其他药物。

⑥ 长期降脂药很有前途。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766

3 273 2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