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学习笔记-神经介入通路系统的建立(一)

发布于 2021-09-05 · 浏览 2517 · IP 广东广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23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mg

一、传统导引导管置入技巧。

(1)导引导管通常在肝素化后置于ICA或椎动脉(通常在静脉给负荷剂量5分钟以后)。


(2)交换方法。

①通常适用于NeuronTM导引导管和其他直头导引导管,因为头端没有角度很难单独推进导管。交换可以减少夹层风险,交换也适用于扭曲的解剖构造,动脉粥样硬化或纤维肌发育不良等。

②通过交换长度(260cm)的0.035in或0.038in亲水导丝引导5F诊断导管进入CCA或椎动脉。

③亲水导丝的头端在路径图下进到ECA远端分支或椎动脉颅外段的远端(通常是在C2水平血管第一个90°转弯处)。

④亲水导丝头端持续透视下轻轻撤出诊断导管。

⑤用湿的海绵擦拭亲水导丝。

避免用干纱布擦拭亲水导丝,会在导丝上遗留大量导致血栓形成的棉纤维。

⑥亲水导丝头端持续透视下轻轻推进导引导管。


(3)直接到位的方法。

①在无血管扭曲,硬化的患者。

②轻轻通过0.035in或0.038in亲水导丝推进成角导引导管进入CCA或椎动脉。


(4)导引导管的位置。

①颈动脉:在路径图下,沿导丝推进导引导管到ICA的尽量远端。导引导管的“高位”可保持最大的稳定性,提高了微导管与微导丝的可控性。在一个非扭曲的正常颈动脉系统中,把导管头端置于ICA岩骨段最高水平。在ICA颈段有明显弯曲的血管,导引导管可置于弯曲近端起始。血管中等的弯曲可以通过相对较硬的亲水导丝穿过扭曲部分绷直(例如,0.038in导丝),然后推进导管,但是由于血管扭结或痉挛可能影响血流,可考虑使用远端较软的导管或使用软的中间导管穿过迂曲而不改变管腔形态。

②椎动脉:使用路径图,导引导管置于椎动脉颅外段远端,通常在第一个弯曲(C2水平)。


(5)一旦导引导管到位,透视下通过导引导管轻轻注射少量造影剂,检查头端周围的血管情况,检查是否有血管痉挛或夹层存在。如果导管头端诱发的血管痉挛影响了血流,导管头端回撤几毫米就足以恢复血流。


(6)治疗期间保持导引导管的头端位于一个或两个透视的视野内。纠正头端移位,如果导管呈现不稳定,考虑更换更稳定的导引导管系统。

 

二、导引导管管理和维护。

(1)使用肝素化(10000U肝素每升生理盐水)导管内持续冲洗很重要。

(2)整个过程必须仔细观察Y形阀和导引导管,以确认是否有血栓或气泡。

 

三、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处理导引导管引起的血管痉挛的方法。

(1)当出现明显导管诱发的血管痉挛时,回撤导管到血管下段。

(2)可能的话,导管头端远离扭结和弯曲的血管。

(3)屈曲的颈动脉或椎动脉起始部有时可以通过患者的头扭向对侧肩部来理顺(扭头技术)。

①选择性动脉注入硝酸甘油(每次30ug)。

②如果怀疑夹层形成,这也可以帮助区分血管夹层和血管痉挛。

(4)根据厂家信息,使用威视派克替代欧乃派克可减少痉挛

(5)使用软头导引导管,或者使用复合导管/中间导管。

(6)使用具有内衬管的导引导管。

(公众号:神经在线,同步更新)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517

2 85 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