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conjugate vaccine结合疫苗

发布于 2021-06-30 · 浏览 562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32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概述

结合疫苗是将细菌荚膜多糖连接于其他抗原或类毒素,使其成为TD抗原。细菌荚膜多糖属于TI抗原,不需要T细胞辅助即可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IgM类抗体,对婴幼儿的免疫效果很差。结合疫苗能引起T、B细胞的联合识别,B细胞可产生IgG类抗体,明显提高了免疫效果。

多糖和蛋白质的结合疫苗

由多糖抗原与蛋白质偶联而成。多糖对人体无毒性、容易产生、结构稳定,广泛存在这细菌表面抗原结构中。该种疫苗具有能诱导婴幼儿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的优点。因此在设计上首先选择能够产生较好保护性免疫反应的多糖抗原,载体蛋白应安全、可靠,通过还原胺化、酰胺缩合、硫醚缩合等方法进行多糖和载体蛋白的偶联。目前,在细菌性结合疫苗中所使用的载体蛋白有:白喉毒素、霍乱毒素、重组蛋白D、膜蛋白质、外膜蛋白质、链球菌C外膜蛋白质以及与多糖抗原同源的细菌外源蛋白等。多糖成分有∶脱氧乙酰基C多糖、C多糖、聚核糖磷酸核糖醇、A多糖、Vi多糖等。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型疫苗

最早开发的结合型疫苗是抗b型流感嗜血杆菌的疫苗(Hib)。此疫苗于1987年12月开始在美国作为常规接种项目,其类后相继在世界其他几个国家也开始实行,甚至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将其列入国家免疫计划。Hib结合疫苗用于接种2个月以上的婴儿,在启用该疫苗的国家几年以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在美国获准实施的10年,5岁以下的幼儿发病数从10000例下降到少于200例,并在此后几年也一直降低。除了减少发病,几项研究还报道Hib结合疫苗有效地减少了b型流感嗜血杄菌在鼻咽喉腔的定居率;因此根据群体免疫效果保护效应这也可能惠及非目标人口。而另一方面,Hib携带率的减少也可能为非b型流感嗜血杆杄菌开放了生态小环境,从而促进了那些菌株的定居或引发疾病。但与疫苗接种能大量减低流感嗜血杄菌引发的脑膜炎病例相比,岀现菌的血清型更替只是很小的风险。

设计策略

通常在设计制备一种结合疫苗时要从如下六大因素考虑①多糖抗原的选择,依据细菌的保护性抗原是荚膜多糖(CPS)还是菌体多糖(OPS)决定;②多糖分子大小,选择天然多糖还是经降解后的寡多糖;③载体蛋白的选择;④两个抗原的结合,直接结合或通过化学双功能连接剂的结合;⑤结合模式,有单末端模式和交联网络模式两种;⑥结合化学,包括抗原分子的化学功能基团(天然的或修饰过的)的选择;功能基团空间位置和密度的选择控制;选择合适的化学连接和结合程序。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62

回复收藏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