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 发现腹部有包块确诊富细胞性子宫肌瘤——微创选对了吗?

病情简介
41岁女性。主诉:自行扪及左侧腹部包块近1个月。
既往史:
2014年腹腔镜下子宫核瘤。2016年剖宫产。2018年开腹核瘤。2020.8.27子宫肌瘤开腹行全子宫+双侧输卵管+腹膜后肌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子宫肌瘤,细胞富于,伴透明变性;腹膜后平滑肌瘤,细胞富于。(均当地医院)
辅助检查:
全腹CT:盆腔术后,残端饱满,强化均匀。腹、盆腔多发软组织肿块,转移瘤?PET-CT:腹盆腔多发软组织肿块,FDG代谢不均匀略增高,结合病史,子宫肌瘤转移可能大。CA25、HE4、CEA、CA199均正常。
MDT会诊学科
妇科(欧阳玲),妇科肿瘤科(李秀琴,高嵩),影像科(高玉颖),介入科(孙巍),病理科(齐亚飞)
会诊意见
影像专家高玉颖教授:
1、多发盆腹腔肿物,大的有3个,位于左盆壁、脐下、腹膜后(最大),且血流非常丰富。阴道残端未见占位。
2、左侧输尿管下段粘连,但没有肾积水。
3、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左盆壁肿物与输尿管粘连。腹膜后肿物与输尿管没有粘连,但其周围有多个大血管,肠系膜下动脉与其明显粘连、腹主动脉有1/3与其粘连,左侧卵巢动脉被压成一条线。所以,腹膜后肿物的切除难度大、风险高。
4、暂时没有更好的影像学方式判断肿物的来源,区分血管内平滑肌瘤、播散性子宫肌瘤、子宫肉瘤等。
介入专家孙巍教授:
1、如有临床意义,可先于我科介入穿刺,行肿物活检行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肿物性质。
2、阅片看脐下的肿物最适合穿刺,腹膜后肿物也可以选择路径穿刺。
3、因穿刺取材局限,不能反应全部肿瘤或肿瘤其他部位的性质。
病理专家齐亚飞教授:
1、建议病理切片我院会诊。
2、目前不能排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间质瘤、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瘤、子宫肉瘤等其他肿瘤可能性。平滑肌肉瘤初始发病时,可能存在异型性及核分裂不明显导致漏诊可能,待复发后异型性及核分裂才明显显现。如能行肿瘤穿刺活检获得病理,结合免疫组化及与既往病理切片对比,更利于准确诊断,明确是否为平滑肌源性。如不行穿刺,直接手术切除获得病理也是一种选择。
3、腹腔镜途径的手术治疗容易导致广泛播散,我们临床上有腹腔镜手术后恶性潜能未定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广泛播散的病例。
妇科肿瘤专家李秀琴教授:
1、结合多次肌瘤手术史及病理,术后短时间内复发,可能为富细胞型肌瘤复发,或者肉瘤变等恶变可能。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放化疗均不敏感。
2、最大肿物位于腹膜后,血流丰富,且与周围血管关系密切,需充分评估风险及难度。
3、无论富细胞肌瘤或肉瘤,治疗方式均为手术。而介入穿刺取材有限、不能反应总体肿瘤性质,且不改变手术治疗方式,因此,先行穿刺的意义有待商榷。
4、如为子宫肉瘤,则应该切除双侧卵巢。如为富细胞型平滑肌瘤复发,则可保留卵巢,但因多次手术病史,患者41岁,切除卵巢利于减少再次手术机会,必要时可激素补充治疗,需与患者充分沟通决定。
5、腹膜后肿物手术难度大,如果是肉瘤且手术难以切净,可考虑术中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术后放疗等措施。
6、术中需充分仔细探查盆腹腔。需充分交代,即使是良性的富细胞型子宫肌瘤,本次术后仍有再次复发可能性。
妇科专家欧阳玲教授:
1、41岁,富细胞性肌瘤仍为良性范围。建议我院病理会诊,复核病理切片是否存在被忽略掉的恶性成分。
2、结合腹腔镜途径核瘤手术病史,采用旋切器导致富细胞型肌瘤腹腔广泛种植可能性大,则一般手术难度往往风险可控。如为恶性,结合影像学,则无法切除或难以切净,则术后迅速复发可能性。
3、手术治疗的意义在于切除病灶及获得后续治疗的病理依据。
4、肿物与输尿管关系密切,术中需放置双J管,并与泌尿外科合作,必要时输尿管部分切除吻合。
5、鉴于腹膜的屏障作用,腹膜后肿物难以用腹腔镜下肌瘤播散解释。不除外交界性肿瘤、肉瘤变、血管内平滑肌瘤等其他良恶性可能性,先行介入穿刺活检,有利于判断手术切净的可能性,对术前充分有效沟通很重要。但仍存在穿刺病理为良性,而手术切除标本为恶性可能性。
6、单纯富细胞型子宫肌瘤患者可以保留子宫、可以保留卵巢。患者已行子宫切除术及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另外,腹腔镜核瘤术后可能发生大网膜播散。术前需与患者充分沟通决定卵巢、大网膜是否切除等。
妇科肿瘤专家高嵩教授:
结合影像学检查,腹膜后肿物伴随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走行,确实不能除外血管内平滑肌瘤或转移性平滑肌瘤。生物学行为虽并不倾向肉瘤。可以考虑先行肿物穿刺,明确病理性质。
注意!!!!点击此处即可到达直播讨论现场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