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刚入实验室的萌新,他们应该知道些什么?

身边有很多研一的小伙伴或者是学弟学妹会找到我,问我怎么才能做好实验发文章。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今天我就自身经验与大家一谈。

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做科研起步是很慢的、也是很艰难的,简单用量词形容就是,学了一门组织学技术,一头扎入,一年时间切了几百个标本,切出了几箱切片,投稿6个杂志,被拒5次,最后文章一分为二,中了1.6分的期刊,后面部分再中3.5。
但前期的慢,我觉得为我打下了坚定的实验基础,在实验室摸爬滚打过来,每一个试剂每一个仪器似乎都是老朋友了,格外顺手;实验步骤与操作,动物习性与造模了然于胸;sci写作也懂了大概的套路。 后续文章便省去了很多打磨时间,逐渐加速。
经历分享到这里,那就要提炼出来可以借鉴的东西。
第一:掌握好实验技术,实验技术是科研的基础(就算做数据分析类型文章你也得学会各种软件),不用太多技术,贪多不烂,把两三种技术学扎实(如wb qpcr ihc,这些文章共性的技术必须得把握住,要反复的练习,保证质量可重复性),在有需求的情况下再去学其他的(电镜 流式 各种试剂盒等等,为文章内容添砖加瓦)。
第二:在实验室坐得住 熬得住寂寞,要有干劲与热情。实验是一个具有时间周期的东西,往往需要大量时间投入,不断试错,不断探索,才能让课题无限衍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点,研究才有创新性,能让读者感兴趣。我遇见过许多在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能熬住的基本上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成果,可惜大部分因为各种原因就自己退出了,非常可遗憾。总之一句话科研是时间可以堆出来的!
第三:文献阅读,这点说实话我也还在进步(我到目前为止还是带着目的性的去读自己想读的,其实这就限制了自己的思维,我现在也在尝试去啃一些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期待有所提升),广泛的阅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思路与实验方法(比如说最新的金标准方法,领域里面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自己做的东西别人已经做过了,没有什么创新价值。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欢迎交流学习,合作共赢!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