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超声诊断--宫颈病变
一、慢性宫颈炎。
【超声诊断要点】
慢性宫颈炎为临床诊断,包括了部分具有形态学改变的种类:宫颈肥大,宫颈纳氏囊肿和宫颈息肉。
1.宫颈肥大
宫颈增大,纵切面宫颈与宫体比例增大,常超过1:3,宫颈的外形规则,宫颈管的梭形结构存在,但回声增高或减低,不均匀。CDFI显示,宫颈无异常血流信号。
2.宫颈纳氏囊肿
宫颈前壁或前唇、后壁或后唇内单一或多个圆形无回声区,直径可从数毫米到数厘米,边界清,后方回声争强。

3.宫颈息肉。
宫颈管内或宫颈外口处可见低、等或高回声团,常呈水滴状或椭圆。
CDFI显示息肉蒂部可见条状血流信号,息肉较小或脱于宫颈外口者,超声不易检出。

【鉴别诊断】
宫颈肥大需与宫颈癌鉴别,后者宫颈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较丰富;宫颈囊肿合并感染时内部可呈低回声,其内无血流信号,可以宫颈肌瘤鉴别;经阴道超声观察蒂的位置,可将宫颈息肉与带蒂的子宫粘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相鉴别。
二、宫颈肌瘤。
【超声诊断要点】。
宫颈肌层内低回声结节,伴声衰减,边界多较清晰。宫颈肌瘤较小时,宫颈形态,多无明显变化,较大或多发宫颈肌瘤可致宫颈增大变形,宫颈管线偏移或显示不清。CDFI显示宫颈肌瘤周边有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并有分支进入瘤体内部。

三、宫颈癌
【超声诊断要点】
1.宫颈癌早期,超声检查可无异常发现。
随病变进展,宫颈增大,形态异常。
外生型宫颈癌,于宫颈外口处可见实质性不均质低回声肿块,宫颈管结构可存在;
内生型宫颈癌,宫颈管结构消失,宫颈呈不均质实性低回声,

也可因癌肿呈弥漫性生长而表现为宫颈管内膜弥散性增厚,可伴宫腔积液;
宫颈癌继续进展时可累及子宫体,此时子宫下段肌层回声不均,内膜和肌层结构难辨。
2.宫颈癌宫旁侵犯
肿块向宫旁组织生长时,宫颈形态异常,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膀胱受侵时,膀胱后壁连续性中断,可见低回声肿块向膀胱内凸出;
肿块压迫或侵犯输尿管时,可致输尿管梗阻、输尿管扩张及肾盂积水;
直肠受侵犯时,可见低回声肿块凸向直肠,经阴道或直肠,扫查有助诊断。
3.多普勒超声表现
宫颈肿块内血流信号增多,呈散在条状、分枝状,

可记录到低阻力型动脉频谱,RI<0.40。
【注意事项】
1.无论是何种检查方式,超声对早期宫颈癌、外生型宫颈癌、以及宫颈癌宫旁浸润情况的诊断均无优势,临床需结合宫颈细胞学检查,组织活检诊断,及其他影像学方法,了解宫旁浸润情况。
2.可疑宫颈癌时应首选经阴道超声检查,外生型宫颈癌应注意可能伴有接触性出血,亦可选用经直肠超声检查,以避免大量出血。















































